小儿疳证的问诊
发布于 2023-06-26 5312次浏览
发布于 2023-06-26 5312次浏览
疳证是由于脾胃失调,气阴两伤而导致的以全身虚弱羸瘦,面黄发枯,精神疲惫,食少纳呆为特征的小儿慢性病证。本病起病缓慢,多发于1~5 岁儿童,病久者病情亦逐渐加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疳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损伤脾胃,使脾胃受纳,运化失职,生化乏源,气血亏虚,脏腑肌肉失于濡养所致;亦有因罹患大病或久病不愈,伤及脾胃,渐至五脏虚损所致。《幼幼集成》指出:“夫疳之为病,亦小儿恶候。十六岁以前,其病为疳,十六岁以后,其病为劳,皆真元怯弱,气血虚衰之所致也。究其病源,莫不由于脾胃……疳之为病,皆虚所致,即热者亦虚中之热,寒者亦虚中之寒,积者亦虚中之积,故治积不可骤攻,治寒不宜峻温,治热不可过凉,虽积为疳之母,而
治疳必先去积,然遇极虚者而迅攻之,则积未去而消危矣。”这一论述精辟地概括了疳证的病因及治法。疳证的治疗应以调理脾胃为大法,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及临床的不同证候,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疳证属脾胃疾患,为一虚实夹杂的病证,辨明虚实是治疗的根本。首先应通过问诊明确发病原因及病程的长短,同时要详细询问患儿饮食、大便等情况,注意了解有无精神委靡或烦躁,有无异食,有无咬指磨牙等异常动作。本病病情比较复杂,后期易累及其它脏腑,出现各种兼症,应注意与类似疾病鉴别。
本病初期病情尚轻,大多偏实;中期病情加重,虚实互见;后期病情较重,多属虚证。问诊主要应了解饮食,食欲尚可则胃气尚存,病势尚轻;食欲不振,胃气沓然则胃气衰败,病势较重,预后不良。其次要问大便情况,大便干结多有虚热;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多属虚寒。对后期出现的各种兼症要详细询问,找出主要证候,以辨病变所在脏腑。
(二)分型问诊
1.疳气
问诊:食欲不振,腹胀不舒,逐渐消瘦,性情烦躁,易发脾气,口渴喜饮,夜眠不安,睡时喜俯卧,睡中蚧齿,大便或溏或秘结。
治法:健牌和胃,佐以消导。方用资生健脾丸加减。
2.疳积
问诊:形体明显消瘦,不欲进食,或见异食,肚腹鼓胀,甚则青筋暴露,口渴喜饮,困倦喜卧,精神不振或烦躁易怒。伴睡眠不安,咬指磨牙,或揉眉挖鼻,动作异常。
治法:消积理脾。方用疳积散加减。
3.干疳
问诊:极度消瘦,不思饮食,腹凹如舟,大便稀溏或便秘,精神委靡,时有低热,五心烦热。
治法:补益气血,扶脾和胃。方用八珍汤加减。
4.眼疳
问诊:在疳证后期出现二目干涩,畏光羞明,白膜遮睛,多眵多泪。
治法:清肝明目。方用石斛夜光丸或羊肝丸。
5.心疳
问诊:在疳证后期出现口舌生疮,口气臭秽,五心烦热,或吐舌弄舌,惊惕不安,小便短赤。
治法:清心泄热,佐以养阴。方用泻心导赤汤或清热甘露饮。
6.疳肿胀
问诊:在疳证后期出现全身或四肢浮肿,小便短少,精神委靡。
治法:温阳利水。方用五 散合五皮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