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面部痤疮的问诊

发布于 2023-07-18 4209次浏览

每至经前或经期面部起疙瘩,高出皮肤,或痛或痒,经后逐渐消退,呈周期性发作者,称为经行面部痤疮,也称“经行面部粉刺”。本病多发于青壮年。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因于热,可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之品,致湿热内蕴;或七情所伤,肝经湿热;或肺热郁积,肌肤不得宣泄;经行之时阴血下注,冲脉俏盛,热郁面部肌肤,发为本病。木病治疗清热降火为治疗大法,根据个同病因及不同病变脏腑,佐以泻脾利湿、泻肝化浊、清肺润燥等方法治疗。

(一)问诊要点

每于经前或经期,颜面部起疙瘩,高出皮肤,或痒或痛,色赤肿痛,破后可见白粉祥汁液,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经后逐渐消失即可诊断。还要详细询问疼痛程度,有无脓头,有无发热畏寒等症状,应与疖肿、风疹等相鉴别。

临床应根据痤疮分布的部位、痛痒程度及全身伴随症状以辨别病变所属脏腑。痤疮多发于口周,痒痛明显,伴口臭口腻者多为脾胃湿热;痤疮发于两眉之间及口鼻周围,伴口苦咽干、胸胁胀满、心烦易怒者,为肝经湿热;痊疮发于鼻周,红赤作痒,口鼻干燥,咳嗽少痰者,为肺经郁热。

(二)分型问诊

1.肺胃湿热

问诊:经前或经期面部可见散在小疙瘩,口周较多,如粟米大小,痒痛明显,可挤出乳白色油状物,甚者化腐成脓。伴口臭口腻,喜冷饮,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治法:泻脾降火,清热利湿。方用清热泻脾散加减。

2.肝经湿热

问诊:经前或经期颜面部出现散在潮红色疙瘩,如米粒大小,或形成黄白色小脓疮,以两眉之间及口鼻周围较多。伴口苦咽干,胸胁胀满,心烦易怒,经前乳房胀痛,目睛赤痛,月经先期,小便黄赤,大便干燥。

治法:泻肝清热,利湿化浊。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3.肺经郁热

问诊:经前或经期面起小疙瘩,色红痒痛,可挤出白色粉汁,鼻周较多。伴口鼻干燥,咳嗽少痰。

治法:清肺泄热,滋阴润燥,方用清金散加减。

中医问诊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