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之弱脉
发布于 2023-03-11 5996次浏览
发布于 2023-03-11 5996次浏览
弱脉是属于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它是沉、细、无力几个条件综合起来的,弱脉沉而襦脉浮,除此以外两者的条件是相同的。
《脉经》说弱脉是:“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一日“按之乃得,举之无有”。根据《脉经》之说后世诸家亦有所补苴、参证,如李时珍《濒湖脉学》说:“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剔除了《脉经》“欲绝指下”的形容太过的一句话,因为弱脉可以有程度上的不同,不可能都是“欲绝”的。《诊宗三味》说:“沉细而软,按之乃得,举之如无。”《四诊抉微》说:“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脉如》、《医学探骊》、《医学实在易》、《诊脉三十二辨》、《脉论要篇》等略同。
关于弱脉客观形象的比喻脉诀》提出了“如烂绵相似”,是形容其软。其后《察病指南》、《脉法统宗》、《脉论要篇》等书都引用其说。《四诊举要》说:“无力为弱,柔小如绵。”其意亦同。《外科精义》引仲景:“绵绵如泻漆之绝。”按此语出《伤寒论・辨脉法》原文为:“脉都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并未言明弱脉。《三指禅》说:“纤质柔客,不能举一羽。”做为脉象的形容,太概念化,有不切实之缺点。总之弱脉烂绵、如绵之说可供一部分参考,并不太重要,但能较全面的反应弱脉的形象。
关于弱脉脉形说解中存在的问题,如《千金翼方》说:“濡面细一名日弱。”这里的濡字应当还是古之所谓软,是一般性的软弱无力之意,并不是按《脉经》所定的浮细无力的濡。《脉诀》说弱脉是:“弱者阴也,指下寻之,如烂绵相似,轻手乃得,重手稍无,快快不前,日弱。”既没有将形象交待清楚,又定为重手之脉显然是不当的。《脉诀刊误》除引用《脉经》之文以证《脉诀》之失外,又说:“弱者怏待不起之状,不能起伏,不任寻按。”这形容其柔弱无力是很得神的。又说:“大体与濡相类,濡脉细软而浮,弱脉则细软而沉,以此别之。”这是很清楚的。李时珍亦说:“《脉诀》言轻手乃得,黎氏譬如浮沤,皆是濡脉,非弱也。”都是很确当的。《医学入门》说:“弱则欲绝有无间。”又说:“弱不盛也,按之欲绝,似有似无,举之则无。一欲绝间“与”似有似无”是微脉的特征。
在弱脉中加这个条件就将二者混淆了。本来对一般用字来讲微弱是很相近的,往往连起来说,但具体到某种专业既然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脉,就一定要将界限分清楚。除了内容要分清以外在用字上亦要注意这一点,例如《通雅脉考》说:“弱者细微而沉。”这个微不过是小面无力的意思不是说微脉,但在这里用檄来形存就不恰当,因为这就与微脉有混淆不清之弊,这亦是不注意专业范围的训解问题,其后如《医宗说约》说:“欲绝未绝。”《医学心悟》说:“弱,微细之甚也。”《洄溪脉学》说:“细微而沉”等,都有这种性质的问题。《脉诀汇辨》、《医宗必读》、《诊家正眼》、《脉诀启悟注释》等书都未涉及无力这个条件,可能是认为脉名为弱就已说明是无力的了,但微为一种脉形说解仍然有提出的指标不完全的缺点。其他如《太素脉将怏》“轻软”之轻字;《医宗金鉴》没有提出“细”,《沈氏尊生书》提出“迟”,《医醇剩义》涉及“弦”等等都是不对的。而《脉诀阐微》说:“弱脉不能强旺之状,阴虚而不敢与阳气相争也。”望文生训并未说出弱脉脉形。《三指禅》:“脉软弱,脉之无力者也,纤质柔容,不能举一羽。“亦肤润不切实际。弱与濡实为一种脉见于沉浮不同位置之称,详见濡脉,此不赘。
根据历史文献及对其分析考证,结合临床实践、实验等经验体会。拟订弱脉的传统,形式的脉象指标为:
1、弱脉是属于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
2、弱脉综合了祝、细、无力的几个条件而成。
3、弱脉的客观形象的描述有“如绵”、“烂绵”等,可供参考。
4、弱脉可以与有关脉象构成兼脉,如缓弱、弱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