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宝宝的优势智能

发布于 2023-08-03 9243次浏览

  卫卫3岁,幼儿园放假后,妈妈没让卫卫闲着,上午看半小时图画书,练习半个小时数数,下午弹半小时钢琴,妈妈觉得从小抓紧学习,宝宝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妈妈这样做,真的能让宝宝将来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吗?

  神奇的多元智能理论

  当下的宝宝,玩耍、运动的时间大大减少,读书、学习的时间开始得越来越早了,这样做,对宝宝的成长真的有好处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样做不但带来了一些成长的负面效果,比如近视、动手能力、体能、自理能力较差等,也不利于宝宝的智力发展。

  本来是玩耍的年龄,为什么那么多妈妈把宝宝送进了各种培训班,让宝宝去上课呢?很多妈妈觉得让宝宝尽早进入学习的状态,宝宝才能赢在起跑线上,才能走上通往好学校好工作的道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既然宝宝的成长是个长期的过程,抢跑快慢的作用就不是很重要了。还是要遵循宝宝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给予适合宝宝智能特点的教育。

  如果在幼时透支了宝宝的能量,无异于拔苗助长,对宝宝的成长来讲不是前进而是后退,最终会因后劲不足而输掉整个人生。所以说,所谓的不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过早地让宝宝进入学习状态,是一种不科学的教子观念。

  我们都知道,3岁前的宝宝并不具备学习知识、技能的能力。他们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所以会出现很多失误。而这个时候是宝宝建立自信的关键期。

  自信心的建立需要宝宝反复体验成功,并获得家长的鼓励和肯定,才能形成。如果宝宝总是去做一些己所不能的事情,宝宝反复地体验挫败感后,不但无法形成自信反而会自卑。而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他的一生注定都会在失败中度过。即使宝宝战胜了自己,在长大后重建了自信,他的幸福指数也会很低。幼时的否定环境,已经在宝宝心中烙下了很深的烙印,会时不时地蹦出来给宝宝的幸福滋味增添一丝苦涩。

  当然,3岁前是决定宝宝一生的重要时光,妈妈除了培养宝宝的各种能力外,还要在各项职能发展的关键期仔细观察宝宝,发现宝宝的独特智能,以便把宝宝培养成为一个有特长、有个性的人。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将人的智能分为8个方面,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开发孩子智力、潜能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告诉我们这8种智能因素同等重要,不能将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置于最重要的位置,不管宝宝是不是具有这些方面的天赋,都去上奥数班、作文班,而是要先看看宝宝是否具有这两方面的天赋,同时是否具有另外几种智能中的某一种。

  妈妈在判断孩子具有哪方面的智能的时候,不能看宝宝在幼儿时期甚至学前期的表现,而是要看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比如,宝宝在听了一段音乐后,就能完整地把旋律唱出来,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多让宝宝听听音乐、唱唱歌谣、学习一些乐器等,妈妈所做的这些,只是处于开发宝宝这项智能的层次,而不是照着音乐奇才去培养宝宝,等宝宝的才华显现出来后,再确定是否要重点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

  早教:发掘而不是填鸭

  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约翰·洛克在《约翰·洛克的家庭教育》中说:“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主导的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及社会教育永远无法替代的。”

  培养一个有特长的孩子,是每位家长的目标。当然,也是培养孩子成才的重要方式。但是,培养特长不是想当然地让孩子去做什么,也不是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怎么培养孩子,而是要通过观察宝宝的举止,去发掘宝宝的特长,然后再决定如何培养。

  著名翻译家、学者傅雷先生的长子傅聪能够成为一代音乐宗师,与父亲从傅聪本身出发,不断发掘他的潜能有关。傅雷精通美术理论,所以他有心让傅聪学画,但是傅聪没有绘画的天赋,反倒是对音乐有些感觉。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傅雷放弃了让傅聪学画的打算,而是下定决心把傅聪培养成音乐家。事实证明,傅雷的做法没有错。

  在生活中,妈妈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当宝宝到了什么的关键期,就要宝宝学什么,就要宝宝会什么。比如,当别的宝宝已经能够说一大段话,而自己的宝宝只能说单个的词语的时候,妈妈着急了,不管宝宝多么热衷于手中的图画,都要把宝宝拽过来,教宝宝说话

  拿孩子的劣势方面和其他孩子的优势方面相比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因为不同孩子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智能优势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表现出来的特长也不一样。不同孩子的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每个孩子既有发展慢的某一方面,也有发展快的某一方面,支持发展快的方面,多训练发展慢的方面,才是最好的做法。

 

感知觉训练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