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诊之问耳
发布于 2023-02-09 5003次浏览
发布于 2023-02-09 5003次浏览
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绕耳际入耳中,耳又为宗脉之所聚。故询问耳的情况,可以了解肾、肝胆、三焦的病变情况.临床常见的有耳鸣、重听和耳聋。
1.耳鸣
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叫声,或如潮水之声,或如蝉鸣之声,或如雷鸣之响,称为耳鸣。
问耳鸣应询问其性质、程度、发作缓急与病程长短,并结合兼症以辨别虚实。但应当注意有无肿块阻塞耳道,从而排除耳道局部疾病,如耳菌、耳痔、耳挺等。
(1)肝胆火盛耳鸣:若耳鸣突发,鸣声如潮,以手按之更甚,兼见头痛面赤,口苦口干,胸胁灼痛等症,为肝胆火盛。多因情志抑郁,气机郁结,气火上逆,或外感温热之邪,致肝胆火炽,循经上扰耳窍所致。
(2)中气不足耳鸣:若耳鸣渐作,兼见面色萎黄,神疲纳少,便溏等症,多属中气不足。因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亏损,经脉空虚,不能上奉于耳,或脾虚阳气不振,清气不升所致。
(3)肾精不足耳鸣:若耳鸣如蝉,以手按之鸣声减轻,兼见头晕目眩,腰酸,形体消瘦等症,为肾精不足。多因秉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肾,精少髓空所致。
2.重听
重听是听声音不清楚,往往引起错觉,即听力减退的表现,如重听伴有发热恶风,自汗,为风邪外入;如伴有腰膝酸软,倦怠嗜卧,为肾虚下元衰弱,多见于老年入;如伴有头晕,头目胀痛,身重肢困,浮肿肢麻者,是湿邪阻滞,清阳不升所致。
3.耳聋
耳聋即指患者听觉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可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听觉失聪。
(1)邪在少阳耳聋:若突然耳聋,兼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头晕目眩等症,为邪在少阳。因外感风寒,邪犯少阳,经气闭塞所致。
(2)外感风热耳聋:若突然一侧或双侧耳聋,兼见发热恶风,头痛,咽痛,或耳内作痒,甚则耳中疼痛、出血、流脓等,为外感风热。因风热上袭,清窍被扰而成。
(3)肝火上炎耳聋:若突然耳鸣耳聋,且耳痛,兼见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头痛胁胀,尿赤便结等症,为肝火上炎。因暴怒:伤肝,气郁化火,火热循经上干清道所致。
以上耳聋暴作者,均属实证,较易治。
(4)肾惫精脱耳聋:若耳聋渐作,逐渐加重,日久不愈,兼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失眠遗精等症,为肾惫精脱。多因久病重病,或年老肾亏,房劳太过,以致肾精亏虚,清窍失聪。
(5)气血两虚耳聋:若耳聋渐作,伴有头晕目眩,气短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为气血两虚,不能上充干耳窍所致。
(6)其它耳聋此外,危重病人,心气虚衰,亦可出现耳聋。总之,耳聋渐作者,多属虚证,较难治。
4.耳痛
耳痛是一个自觉症状,耳的多种疾病都可导致耳痛。耳痛有轻重、虚实的不同,耳痛的原因有外感、内伤之异,在询间时,都应注意。
(1)风热:耳病初起,痛势较轻,耳内有阻塞感,听力减退,:此多为风热之邪,侵犯耳窍所致。邪热在表,蒸灼肌膜,故疼痛。
(2)正虚邪恋:耳病日久,耳内微痛不适,或有胀塞感,或兼有耳鸣、重听,无流脓史者,多为肝肾不足,或脾气虚弱,正不胜邪,邪留耳窍所致。病久肝肾不足,精气耗损,或伤脾,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均致精气不能上注于耳窍,耳失滋养,故耳痛。
(3)脾虚湿停:耳病日久,耳微痛,流脓,耳膜穿孔,听力下降,多为脾气虚,兼有湿浊停聚。脾气虚,湿浊停聚,经气不通,耳失聪而疼痛。
(4)肝胆湿热:耳内深部疼痛较剧,为跳动祥或钻动祥疼痛,兼有发热,此为肝胆火炽,湿热壅盛酿脓所致。风热外邪壅塞,与肝胆火热搏结,灼腐肌膜,损及络脉,酝酿为脓,疼痛呈跳动样。
(5)邪犯心包:耳痛剧烈,耳脓突然增多或减少,头痛剧烈,壮热,呕吐,甚或神昏谵语,此为火毒内攻,邪犯心包所致。
5.耳脓
耳流脓,问诊时,应注意询问脓液的多少、稠稀、颜色、味的大小等。
(1)肝胆火热:新病耳脓黄稠,多为肝胆火热上蒸耳窍所致。若黄而最多,多属湿热熏蒸,脓中夹血者,血中有伏热。
(2)脾肾亏虚:久病脓液清稀而量多,或牵丝如胶者,多因脾虚有湿;如脓液清稀而最不多者,多属肾虚,虚火上炎。
(3)正虚邪实:脓液有豆腐渣样物,带有臭味,多为肾元亏虚,湿热邪毒留滞,蒸灼肌膜,蚀及骨质,属正虚邪实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