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平衡的六分钟无名桩
发布于 2023-03-06 5939次浏览
发布于 2023-03-06 5939次浏览
六分钟无名桩的理论依据源自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考的功法历史是由清咸丰年间从少林闯关下来到皇宫做大内侍卫总教头的刘金镖所传出,至今有近200年历史。此桩功长期用心习练能获得祛除疾病、增强体质、抗寒耐热、延缓衰老的功效。
功法特点
追求阴阳平衡,注重经络通畅
六分钟无名桩基本动作只有3个,左右各练一遍共计6个动作,这种平衡对称的练习方法中,包含动静结合、阴阳平衡、虚实有致的习练宗旨。本桩法锻炼时外练人体9大关节、内练人体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并由此调节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阴阳。
祛除已病,预防未病。首先练习者要先 除人体的已病或亚健康状态。这一步的核心是疏通十二经络。《黄帝内经》云:“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因为经脉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故“不可不通”。也就是说人之所以生病是由于经脉的不通造成,通过站桩对经脉进行“大扫除”,以此 除疾病。所以站桩姿势的正确与否就显得尤其重要。具体地说,对于下肢姿势的要求是让承重腿的大部分都有酸胀的感觉,从下至上,从内侧到外侧,从小腿到大腿的酸胀感渐次明显,只有腿的大部分产生酸胀感才说明练习到了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对于手部姿势的要求是要放松,从手指、手腕、手肘、肩膀节节放松,只有手臂的整体放松,才能让手部感到无比的酸胀,这种酸胀有时候超过了承重腿的酸胀。只有这样手三阴经、手三阳经才算是得到了真正的锻炼。
延缓衰老,抗寒耐热。在第一步骤的基础上,通过对经脉的疏通和关节循序渐进的练习,人体的正气渐渐得到积蓄,人体关节的支撑力度增强,筋腱的韧性加强,刻意增加难度,将重心集中在脚后跟,利用人体中的杠杆原理,增加脚后跟的受力压强和承重,从而刺激奇经八脉中跷脉的起点,使得十二正经中的能量源源不断流向奇经八脉。十二正经相当于“沟渠”,奇经八脉相当于“蓄水池”,二者互相扶持,相互补充,循环往复,正气渐由从不够用到有较多的储蓄,这一过程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正气存内的实践过程。
延年益寿,邪不可干。经过正气存内到正气充盈阶段,人体营卫之气具有较好的协调作战能力,继而进一步提升人体的脏腑功能。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就好比是树枝与树根的关系,在第二步骤里经络的通达反过来作用于脏腑,使得脏腑的功能得到加强,脏腑功能增强,大大延缓了机体的衰老,从而延年益寿。正因为三个阶段环环相扣,使习练者具备更强大的抵御外界和内在病邪的能力。
功法作用
防病除疾,抗寒耐热
本功法通过六节桩式平衡阴阳、疏通经络,以期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内润肌体、外泽肌肤,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练功效果,并体现于 除已病,防治未病;延缓衰老,抗寒耐热;延年益寿,无疾而终。
从多年推广的效果来看,本功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能有效改善人体怕冷畏寒或怕热汗多的状态。经过3个月到1年不等的练习,冬天怕冷耸肩缩背、夏天怕热汗流不止的现象,或多或少会有所改善。
能有效地增强体质、防治亚健康。3000多位习练者的初步反馈结果发现,练习该功法能改善高血糖、高尿酸血症患者症状,改善功能性心律不齐、胸闷气短的症状及眼底动脉硬化等现象,对缓解疲劳也有较好的作用。
能有效地活络关节、增强肌肉力量。对颈椎、腰椎病患者,本功法能缓解其肌肉的疲劳和僵硬感,增加其关节的活动度。
六分钟无名桩基本动作只有3个,左右各一,共计6个桩式。入门简单易学,一天的时间足以入门,其关键点是不用意念,而用肢体动作来守人体丹田。其一手与人体眉心等高――姿势守上丹田;另一手与人体的肚脐相对――姿势守下丹田,而中丹田是不守而守的状态。在收势时,通过拍打呼吸,又重新归于下丹田。
上一篇 : “罗汉卧”气功 代替午睡更养生
下一篇 : 无名桩的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