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疗方药的中药药理分析

发布于 2023-02-10 7594次浏览

(1)麻黄

药理分析认为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开泄腠理、发汗解表的功效。麻黄人方专功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邪随汗解。在温热条件下,且配伍桂枝作用更明显。

(2)桂枝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的功效。桂枝入方可助麻黄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邪随汗解;可助附子温经散寒。

(3)细辛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细辛辛、温,归肺、经。具有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细辛入方以辛温散风寒邪气,且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而治诸风寒痹痛。

(4)防风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的功效。防风入方专功祛风。

(5)独活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独活辛、苦、温,归肝、肾、膀胱经。具有祛风湿、止痛、解表的功效,善治下部之风湿。独活人方专功风寒湿痹,痛在下身,与羌活同用可治风寒湿痹一身尽痛。

(6)羌活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羌活味苦、辛、温,归膀胱、肾经。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之功效,与独活相比,羌活性温,独活微温,羌活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身者,善人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治头痛属太阳;独活性较缓和,发散之力较羌活弱,因其善人肾经,行善下行,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身者,治头痛属少阴。若风寒湿痹一身尽痛者,两者常相须为用。羌活人方专功风寒湿痹,痛在上身,与独活同用可治风寒湿痹一身尽痛。

(7)秦艽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秦艽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具有祛风湿、舒筋络的功效,是风药中润剂、散药中补剂,善治湿胜风淫之证。秦艽人方既可祛风湿,又能舒筋缓急。

(8)威灵仙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功效,其性善走,能宣疏五脏,通行十二经络,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作用较强。威灵仙人方既可祛风湿,又能止痛。

(9)生姜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散寒、温肺止咳的功效。生姜人方既能增加发汗效果,又能温胃散寒、温肺散寒。

(10)干姜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具有温中、回阳、温肺化饮的功效,能开五脏六腑,通四肢关节,宣诸络脉,治冷痹寒痞。干姜入方助附子温阳散寒。

(11)当归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止痛、润肠的功效,既能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血瘀引起的各种证候,又能止痛,是妇科调经要药。当归入方血滞能通,血虚能补,血枯能润,血乱能抚而使气调而血和。

(12)白芍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缓急止痛的功效。白芍人方一可助当归养血、调经;二可缓急止痛,治各种拘急作痛。

(13)川芎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为血中之气药,可通达气血。川芎入方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搜风散瘀,行气止痛。

(14)茯苓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有标本兼顾之效,与白术同用,其健脾利湿之功更彰。茯苓人方标本兼顾,祛除湿邪。

(15)苍术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苍术辛、苦、温,归脾、胃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除湿的功效,一方面实脾土燥脾湿.另一方面发汗祛风除湿,实为治疗风湿之要药,又人阳明经,治痿独取阳明,是为治疗痿证要药。苍术人方以燥脾湿、祛风湿,配伍白术效果更明显。

(16)白术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功效,有在血补血、在气补气的特点。白术人方同血药则补血,同气药则补气,同时可以健脾燥湿,治疗痰饮水肿

(17)薏苡仁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的功效,是祛湿之要药,与麻黄同用,可治风湿患者一身尽痛。薏苡仁入方专以利湿,并助麻黄发汗解表祛风湿。

(18)黄芪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的功效,为补气要药。黄芪入方专功补气。

(19)附子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附子辛、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温一身之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属于大热纯阳,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附子人方通行十二经,专功散寒止痛。

(20)肉桂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肉桂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为温补命门之火的要药,同时既能散沉寒,又能通血脉,无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均可运用。肉桂人方助附子散寒止痛。

(21)川乌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川乌辛、苦、温,有大毒,归心、肝、脾经。具有祛风湿、散寒止痛的功效。川乌入方同草乌专助搜风胜寒湿。

(22)草乌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草乌辛、苦、温,有大毒,归心、肝、脾经。具有祛风湿、散寒止痛的功效,毒性较川乌更强。草乌入方同川乌专助搜风胜寒湿。

(23)地龙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地龙咸、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通络的功效。地龙人方合乌梢蛇专以通络。

(24)乌梢蛇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乌梢蛇甘、平,具有祛风通络的功效,因其祛风通络作用较强,前人赞其能“透骨搜风”。乌梢蛇入方合地龙专以通络。

(25)血竭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血竭甘、咸、平,归肝、心经。具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其色赤,人血分,专除血痛,散瘀生新,为和血之圣药。血竭人方专以散血瘀、止血痛。

(26)苏木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苏木甘、咸、微辛、平,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苏木人方助血竭以散血瘀、止血痛。

(27)鸡血藤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鸡血藤苦、微甘、温,归肝经。具有行气补血、舒筋活络的功效,既能活血,又能补血,且有舒筋活络之功。鸡血藤人方,血瘀、血虚或血虚兼有瘀滞之证皆可适用。

(28)延胡索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延胡索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人体各部位的多种疼痛证候。延胡索人方专以止痛。

(29)香附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三焦经。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亦为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脉。香附人方以助川芎行血,血行风自灭,且能调经止痛。

(30)木香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具有行气、调中、止痛的功效,能升降诸气,治一切气痛。木香入方专理一身之气而止痛。

(31)乌药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的功效,其辛温香窜,上入脾肺,下通肾经,一切病之属气者皆可治。乌药人方以助温里散寒、行气止痛。

(32)桃仁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桃仁苦、平,归心、肝、肺、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祛瘀之力较强。桃仁人方同红花专功化瘀

(33)红花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红花辛、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的功效,活血祛瘀之功甚强。红花入方同桃仁专功化瘀。

(34)乳香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乳香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化瘀散滞、伸筋止痛的功效,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化瘀止痛,故每兼用。乳香入方助没药化瘀止痛。

(35)没药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没药苦、平,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没

药散血,乳香活血,皆能化瘀止痛,故每兼用。没药入方以助乳香化瘀止痛。

(36)益母草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益母草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既为妇科经产要药,亦治损伤瘀痛之证。益母草入方以祛瘀生新,调经止痛。

(37)半夏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为治疗痰湿的要药。半夏人方性烈专功化痰。

(38)天南星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天南星入方性更烈于半夏以化痰而祛顽痰、伏痰。

(佰泰)皂刺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皂刺辛、温,归肝、胃经。具有拔毒排脓,活血消肿的功效。皂刺入方专功骨刺。

(40)吴茱萸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吴茱萸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功效,既能温中散寒,又善解肝经之瘀滞,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吴茱萸人方散寒止痛。

(41)山茱萸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山茱萸酸、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山茱萸人方专补肾温肝、暖腰膝,主治肝肾亏虚之风寒湿痹。

(42)杜仲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杜仲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肝充则筋健,肾充则骨强,肝肾双补,筋骨相着。杜仲入方以益精强肝肾而壮筋骨。

(43)桑寄生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桑寄生苦、甘,归肝、肾经。具有坚肾、助筋骨、追风湿的功效。桑寄生入方尤以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者适宜。

(44)续断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续断苦、甘、辛、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行血脉的功效,既能补肝肾,又能行气血,有补而不滞的特点。续断入方以助补肝肾、强筋骨,并使补而不滞。

(45)补骨脂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补骨脂苦、辛、大温,归肾、脾经。具有补肾壮阻、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的功效。补骨脂入方可脾肾双补。

(46)淫羊藿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的功效。淫羊藿入方以补命门,益精气,坚筋骨。

(47)白芥子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白芥子辛、温,归肺经。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分析认为,白芥子可抗真菌,遇水后经白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性油(白芥子油),白芥子挥发油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将其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白芥子人方以加强火疗的温热效应,并温肺散寒、化痰利气。

(48)蛇床子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蛇床子辛、苦、温,归肾经。具有温肾壮阳、散寒、燥湿、祛风、杀虫的功效,是一种强有力的温肾助阳的药物。现代药理分析证明,蛇床子有类似性激素的作用,对治疗男子阳痿功能减退及女子宫寒不孕等方面有着突出的疗效。蛇床子入方专功壮阳,温肾散寒,祛风湿。

(49)菟丝子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菟丝子辛、甘、平,归肝、肾经。具有补阳、益阴、固精的功效,既能补肾阳,又能补肾阴。菟丝子入方以阴阳双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50)艾叶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艾叶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具纯阳之性,有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能通十二经,理气血,逐寒湿,温中暖宫,以之灸火,透诸经,治百病。艾叶入方专透诸经,散寒止痛。

(51)伸筋草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伸筋草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具有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血的功效,外用有引药透入经络、血脉而祛风、活血、止痛的特点。伸筋草入方协同透骨草一可引药人经;二可祛除风寒湿邪、活血止痛。

(52)透骨草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透骨草甘、辛、温,归肺、肝经。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的功效,外用有引药透入经络、血脉,而祛风、活血、止痛的特点。透骨草人方协同伸筋草一可引药人经;二可祛除风寒湿邪、活血止痛。

(53)丝瓜络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丝瓜络甘、平,归肺、肝、胃经。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丝瓜络入方以行药势。

(54)鸦胆子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鸦胆子苦、寒,具有腐蚀赘疣的功效。现代药理分析认为,鸦胆子所含挥发油成分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鸦胆子入方可刺激皮肤,能保持温热持久,以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保证治疗的持续。一般用于火疗之后,火疗过程中使用药液,一般不入该药。

(55)酒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酒甘、苦、辛、温,具有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的功效。现代药理分析认为,酒有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增加细胞活力、帮助药物吸收的作用,同时酒又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媒,其主要成分为乙醇,有良好的穿透性,易于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可以把中药里的大部分水溶性物质,以及水不能溶解、需用非极性溶媒溶解的有机物质溶解出来,更好地发挥生药原有的作用。另外,酒有防腐、消毒的作用,当药酒含乙醇40%以上时,可延缓许多药物的水解,增强药剂的稳定性,所以药酒久渍不易腐坏,长期保存不易变质,可随用随取,十分方便。此外,药酒还能起得矫臭的作用,如乌梢蛇等经制成药酒后,可减弱腥气。用酒制药,既可以发挥行气活血、行药势的作用,又有利于药物的溶解,且消毒、防腐、矫臭。

中医火疗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