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皮肤莫名冒红点或是血小板低下 少吃鱼油

发布于 2023-02-09 4107次浏览

  血小板低下易肠胃道出血

  台湾卫生福利部部立双和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陈淑惠医师表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是因身体产生的抗体结合至血小板细胞膜上,导致带有抗体的血小板在脏被吞噬细胞吞噬,引发出血的表现。临床上患者会出现身上瘀青、出血斑点,也可能出现流鼻血、肠胃道出血、血尿等症状,甚至有脑出血之虞。

  门诊中,曾收治1名16岁青少年阿杰,国三升高一时,突然发现自己脚上出现一点一点的红斑,起先以为只是单纯的过敏,后来连脖子、膝盖附近上都冒出来了,吓得家长赶紧带至医院求诊。

  注射免疫球蛋白可缓解症状

  经血易筛检发现,患者身上白血球数量约5000/ul,较正常人130,000/ul数量明显少了许多,证实罹患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之后注射免疫球蛋白后已完全痊愈。事实上,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在小儿血液肿瘤科门诊中是常见病灶,双和医院每个月均有1至2起个案发生,由于病程缓慢不明显,因此常被大家忽略。

  避免血小板低下 少吃鱼油

  陈淑惠医师解释指出,血小板是身体血液中3大血球之一,主要负责出血时止血作用,防止大量出血。一般而言,身体正常的血小板约有140,000/ul至130,000/ul之间,但若低于100,000/ul以下则称做血小板低下,通常皮肤会出红斑点警讯,面积虽不大,但症状严重缺时,甚至会有皮下或是内出血现象。

  要注意的是,这类患者若服用阿斯匹灵aspirin或是鱼油、银杏等食物时,就会抑制血小板增生,当血小板数量在20,000/ul至40,000ul间就会有出血的危险性,因此,血小板低下通常要避免摄食这类品及食物外,还要看严重程度才能知道治疗的方向和目标。

  病因复杂 需仔细筛检对症治疗

  基本上,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因单纯是血小板的问题,诊断时必须先排除其它病因的可能性,若有贫血发烧、脚酸、脚痛等非典型的表现,则有必要进一步接受骨髓检查,以排除白血病或是再生不良性贫血的可能性。

  另要注意,血小板低下也可能是全身性红斑性狼疮等自体免疫性疾病的先驱症状,即使8成的病人不治疗,也会于1年内自行痊愈,且治疗并不会影响病人的长期预后,但接受治疗后可迅速提升血小板的数目,减少因血小板太低所引发的出血风险。

  医师小提醒目前,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可以类固醇或免疫球蛋白治疗,若1年后仍未改善,就称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可以类固醇或促进血小板制造的药物等治疗,甚至切除脾脏,但若延误治疗,则内出血风险将会随之增高,千万不可小觑。

学龄前疾病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