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面食“致癌物”甲醛超标!你买的面食、面粉是否安全?

发布于 2023-05-06 5241次浏览

最近,李女士喜欢自己馒头,但不知怎么回事,屋里的空气检测仪竟然警告“甲醛超标”。

她跟丈夫两人找来找去后发现,把测试仪放到馒头旁边,甲醛含量居然飙升至3,是安全值0.08的标38倍左右。

太吓人了!按理说自己做馒头很安全,怎么会导致超标这么多?两夫妻百思不得其解。

几年前,也有一条新闻引起了网友的激烈讨论。

13岁儿童查出来白血病,后来其他家庭成员也陆续出现不适症状,最终一家四口接连查出白血病。而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之所以会得白血病,很可能是因为长期吃劣质面条引起。由于家庭贫穷,孩子又喜欢吃面食,家长会常年购入便宜的面条,基本每天会至少吃一顿,可没想到竟酿成如此后果

央视曝光“劣质面食”,含有致癌物甲醛

央视曾经曝光一起“劣质面粉”事件。有群众举报西安一家面店店主在面食中添加甲醛,警方经过排查摸索,最终锁定了一家叫西瑞面条店的面店,并当场查获工业甲醛一瓶。

经过盘问,店主交待,生意不好时,面食准备多了卖不出去很浪费,听说在和面时加入工业甲醛可以延长面食的保存时间,他就照做了,发现果然加了甲醛后面食的保存时间能延长2天。

图源:央视新闻

随后,警方在旁边的面店里,同样发现了存在在面食中加入工业甲醛的违法行为,警方依法对这两家面店进行查封。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曝光“劣质面食”了,在此前的食品抽查中,检测人员就在面条中发现甲醛含量超标400倍,有早餐店在馒头中使用吊白块

吊白块 图源网络

吊白块是一种化学制剂,有漂白作用,在高温下可分解为甲醛、二氧化硫和硫化氢。不良商贩为了让馒头看起来更白,保存时间更长,会在面粉中违法添加吊白块。但是,人体摄入吊白块之后,会对神经、呼吸、心血管等系统都会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经常听说的“甲醛”,原来这么毒!

不了解甲醛危害的人,可能会觉得无所谓:加点就加点呗,看起来更干净,吃起来不是更香吗?但如果你知道了甲醛的危害,就不会觉得无所谓了。

甲醛是一种无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有害物质,易溶于水和乙醇,通常以水溶液的形式存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甲醛的地方就是家居环境、办公室等场所,因为一些装修材料容易释放出甲醛气体,污染室内空气。

儿童住了新装修的房子导致白血病、知名品牌家具被检测出甲醛超标、长租公寓频频爆出“甲醛门”……层出不穷的甲醛安全事件,让人们提起甲醛就心惊胆战。

甲醛对人的危害,主要有3大方面:

1、致敏作用

甲醛是一种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大分子结合可导致人体发生I型超敏反应。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严重可致死亡。

2、刺激作用

甲醛是原浆毒物质,可以通过神经末梢上镶嵌的辣椒素受体介导,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感受,局部组织的神经源性炎症刺激眼睛鼻子呼吸道等。

3、突变作用

甲醛具有较强的突变能力,科学家发现,甲醛能够降解本来是肿瘤抑制蛋白的BRCA2蛋白,破坏DNA损伤修复机制,增加癌症风险。

甲醛无色,刺激性气味极容易跟其他味道混合在一起,难以分辨,当室内甲醛超标或者食用了添加甲醛的面食,出现哪些症状才表示是甲醛中毒呢?如果你有以下几种症状,就需要注意了。

・每天早上感觉胸闷、恶心、呼吸困难

・眼睛莫名干涩、肿痛、发痒、流泪;

・皮肤发红、瘙痒,出现小红点、荨麻疹;

・喉咙疼,呼吸道发干,经常咳嗽、打喷嚏;

头晕头疼精神不振,失眠加重。

如果你刚搬进新家不久,或者在新装修的办公室办公,出现以上几种症状,就要警惕是否甲醛中毒了。

如何辨别面食、面粉是否安全?

对于室内存在甲醛的情况,我们可以选择等甲醛味道基本散去之后再住进去。但是,对于一些不良商家非法在面食、面粉中添加甲醛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下面,教大家如何辨别面食、面粉是否安全。

一是看颜色,正常的面食呈米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但不会过分发白;

二是闻气味,正常的面食有一股面粉的香气,劣质面食会有一股难以描述的气味,甚至产生霉变味、酸臭味。

三是正常的面食面质松软,容易拉断,而且很快就能煮熟;劣质的面食比较有韧性,不易拉断。

四是面食由于含有水分,很容易变质,尤其是在高温的天气,需要保存妥当。如果家里购买的面食没有严格保存,放了好几天都没有腐烂变质,就有可能添加了甲醛等有害物质。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通过正规途径购买面食和面粉,有质量保证


参考资料:

[1]《北京面食检测未见甲醛面条 过于筋道需警惕》.新华网.2013-06-14

[2]《甲醛污染致全家咳嗽患鼻炎》.扬子晚报 .2017-07-07

[3]《这2种食物冰箱会释放甲醛?白血病悄悄找上门?》.浙江新闻.2019-12-1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佰泰健康网】公众号,回复您遇到的健康问题,即有专家为您免费解答。

学龄前疾病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