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孩子得白血病,背后5个原因不容小觑,家长多留意

发布于 2023-06-16 4281次浏览

近年来,我国儿童患上白血病的病例越来越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孩子患病,父母担忧安危的同时,还面临着巨额的医费。孩子承受病痛,父母也夜不能寐,牵动所有家人的心。

《国家儿童肿瘤检测年报2020》数据显示,儿童占所有白血病患者的57.21%。这是一个令人心惊的数据,白血病向儿童伸出“魔手”,危害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致命威胁

一、3岁男童发烧咳嗽,确诊白血病

上个月,杭州王女士的儿子小鑫(化名)突然流鼻血,她认为孩子只是上火,便给他吃了点降火药,但药效甚微。一星期后,小鑫突发高烧,送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原来孩子不是简单的上火,而是患上了白血病。

王女士的家庭并不富裕,为了给孩子治病夫妻俩只能到处借钱,最后欠下一堆债务。为了照顾小鑫,王女士辞去工作,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不堪重负。


无独有偶,山西何女士的儿子浩浩(化名)今年3岁,前段时间,孩子经常发烧、咳嗽,何女士觉得可能是因为换季,孩子不小心感冒了,就带儿子去附近的小诊所开药打针。

经过治疗,浩浩的病情稍有好转。但某天中午浩浩突然再次发烧,体温高达38.8。何女士急忙带孩子去市医院就诊,化验结果发现,浩浩的白细胞数量高达22010^9/L。

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后,医生诊断浩浩患有白血病

听到这一结果,何女士既崩溃又疑惑,夫妻俩对孩子非常用心,吃的用的都不敢有半点怠慢,为什么还是会得白血病?

医生解释道,除了饮食,环境因素也可能是诱因。这时,夫妻俩才恍然大悟。

一年前,他们的新家装修完毕,请机构去做甲醛鉴定,发现甲醛超标3倍。开窗通风3个月后,原来的房子租期已到,他们不得不提前搬进新房子。搬进去后,他们发现室内闻起来没什么味道,就默认已经安全了。

想到这里,夫妻俩后悔莫及……

二、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儿童会患白血病?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疾病,其中慢性白血病发展较缓,急性白血病发展迅速。白血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化学物质

美国血液病中心曾对儿童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有1/3的患儿发病与家庭装修污染有关。

有些装修材料会释放出甲醛、氯乙烯、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毒有害物质,直接危害人体血液系统,轻则导致呼吸系统疾病,重则可能导致白血病。此外,汽车尾气、二手烟等也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新房装修后最好开窗通风,至少要半年才能入住,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一年后再搬进去。

2、辐射因素

现实生活中,当部分身体或整个身体遭受中等以上剂量的辐射时,可能诱导干细胞突变,诱发白血病。需要提醒的是,这里的辐射是指“电离辐射”,例如核电泄露、职业性电离辐射接触或医源性电离辐射接触。日常生活中的手机、微波炉、wifi等,没有证据表明会致癌。

3、遗传

研究显示,白血病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有白血病家族史的人,其患病风险可能会增加。

4、免疫功能异常

免疫功能异常者,其清除癌变细胞的能力下降,或者本身就存在造血功能异常,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5、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机体后,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会诱发白血病,例如HTLV-1病毒、EB病毒感染,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三、孩子患上白血病,有何症状

如果孩子不幸患上白血病,不要以为就是绝症了。

儿童白血病如能及时发现,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化疗和骨髓移植),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最常见的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治愈率可达80%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几乎能全部治好

因此,当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父母要尽早到孩子就医。

・持续发热:这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且发热持续时间长,严重时体温可能会达到40℃以上;

・突然出血:主要表现为鼻黏膜、口腔、牙龈及皮肤出血,严重者可能内脏、颅内出血,对患儿产生致命威胁;

贫血:患儿面色、皮肤黏膜苍白,四肢无力,食欲不振;

・肝、、淋巴结肿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肝、脾、淋巴结肿大较为显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则脾肿大更为明显;

・骨关节疼痛及骨骼病变: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生,就会导致儿童产生关节疼痛等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患儿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惊厥、昏迷。

孩子生病时,父母千万不要凭自己的主观思维去判定病情,当孩子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参考资料:

[1]黄治虎,张群,赵璐,丁宁,葛宁,宋永波.儿童白血病的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06):756-759.

[2]杜卫,孙立荣,刘青敏.儿童白血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8(02):355-357.

[3]董德伍. 儿童白血病的早期症状[N]. 民族医药报,2004/12/03(002).

[4]孙晓东,柴忆欢,曹幼甫,邓海贞,李建琴.儿童白血病发病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3(06):2-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学龄前疾病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