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从避免清晨第一支烟开始
发布于 2024-03-03 7485次浏览
发布于 2024-03-03 7485次浏览
吸烟是一种慢性病
讲到肺癌,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吸烟。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属精神神经障碍),确认烟草是目前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如果不加控制,到2030年,每年死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而我国将占200万人。但也有一些“老烟民”有一套自己的错误理论。
误区一:不吸烟的人也会患肺癌,所以肺癌和吸烟无关
老吴总认为吸烟和肺癌没有关系,其最大的理论依据就是单位里的同事老周前阵子被检查出得了肺癌,而他从来不吸烟。于是,“老烟民”老吴振振有辞地向老婆和女儿表示:“瞧,不吸烟也会患上肺癌!所以香烟和癌没什么关系,以后你们就别催着我戒烟。”
诊断:首先,吸烟确实会致癌。长期以来,人们对香烟中尼古丁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通过吸烟途径吸入的尼古丁会导致癌症。但是,1988年美国医药专家研究表明,尼古丁不是致癌物,而是导致成瘾的物质,烟草燃烧时产生的多种有害物质是危害健康的元凶。这些有害物质含的致癌物就多达40种以上。
现在的流行病学和科学实验已相继证明,吸烟会诱发肺癌。研?a href="http://zzk.佰泰.net/zz/toubu/kou/504fc.html" target="_blank" class="blue">咳嗽倍悦拦 ⒂⒐ ⒓幽么?个国家100万以上的人群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对比观察。结果表明,肺癌的发病率,吸烟者为不吸烟者的10。8倍;肺癌的年死亡率,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比不吸烟者高18。4倍。研究者分析了香烟中1500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其中不少化学物质既可以是致癌的启动剂,又可以是致癌的促进剂。美国科学家已发现,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可导致肺癌基因的突变。
很多人虽然自己不吸烟,但家里有人吸烟,或经常出席宴席,参加娱乐活动,常与吸烟的人聚在一起,关在一间小房子里。这种人吸二手烟,与吸一手烟有“异曲同工”之不良作用。我们也不否认,引发肺癌的原因还有环境污染、营养饮食等。但是,与吸烟相比,环境、饮食因素的作用要小得多。因此,虽然肺癌不一定和吸烟完全划上等号,但两者犹如亲兄弟,密不可分。只要你吸烟,吸得越多,时间越长,就在一步一步地走近肺癌,影响生命健康。
误区二:戒烟后得了肺癌,所以烟不能戒
陈老伯的观点更有意思,他认为为了保持身体体内的一种平衡,已经吸烟了十多年的老烟民是不能戒烟的,否则身体的平衡就被打破了。其证据如下:单位里的老领导赵某吸烟吸了几十年一直都挺好,后来年纪大了,把烟给戒了,人却生了肺癌。所以陈老伯认为是戒烟引发了肺癌。
诊断:吸烟的危害有一定的“隐蔽性”,同样戒烟的好处也要慢慢才能显现。对戒烟的随访表明,戒烟5年后,肺癌发病率开始下降,到了15年后,才与不吸烟者发病率相仿。毋庸置疑的是,坚持戒烟确实有好处。有些人戒了烟后患上肺癌,不是戒烟戒坏了,而是几十年的烟龄日积月累,终于从量变发展到质变。上海曾对戒烟人群作过调查,发现有相当比例的人是因为“不舒服”才戒烟的。
哪些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切记三个“20”:吸烟20年以上的,20岁以下开始吸烟的,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三个“20”里,只要有一条,都非常容易得上肺癌。总之,早戒比晚戒好,戒比不戒好。60、50、40或30岁时戒烟分别可赢得约3、6、9或10年的期望寿命。
开始戒烟后的益处:
20分钟后:血压、脉搏降至正常水平。
8小时后: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浓度降低,氧含量升高。
20小时后:心肌梗死的危险性降低。
2天后:嗅觉、味觉敏感性增加。
3月后:肺功能改善30%。
1年后:冠状动脉硬化的危险性降至吸烟者的一半;由于吸烟造成的心血管发病危险性将下降5%。
5年后:脑卒中(中风)的危险性降到不吸烟者水平。
10年以上:已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的死亡率比值比吸烟者降低近4倍。
10-15年后:患癌的危险性可降到与不吸烟者一样;患各种致死性的疾病危险性将降至不吸烟者水平。
戒烟是一场持久战
据调查,随着全社会戒烟意识的不断加强,中国有一半以上的吸烟者心存戒烟的想法,17%的烟民,也就是大约有6000万人迫切要求解除对香烟的依赖。但要真正戒烟,对于许多老烟民来说,并不是件简单事。
许多人之所以会吸烟成瘾,是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兴奋剂,可以使吸烟者产生轻柔愉快的感觉,且作用极为迅速。它同时还是一种抗焦虑药物,过量吸入可引起抑制或麻痹作用。吸烟者一旦成瘾,每30―40分钟就需要吸一支烟,以维持大脑尼古丁稳定水平,当达不到这一水平时,吸烟者就会感到烦躁、不适、恶心、头痛并渴望补充尼古丁,这种对尼古丁的依赖又称生理依赖。若停止吸烟或断然戒烟,则会出现烦燥不安、易怒、焦虑、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心率降低、食欲增加等戒断症状。尼古丁依赖还包括心理依赖,表现为对烟的强烈的渴求,又称“心瘾”。
因此,若想戒烟,最根本的办法是摆脱对尼古丁的依赖。目前,大多数医生推荐的是药物和行为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尼古丁替代疗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普遍使用的治疗方法,它的治疗原理是以非香烟的形式,提供部分原来从香烟中获得尼古丁,而治疗量的尼古丁远远低于从香烟中的获得量。以尼派(尼古丁透皮贴剂)为例,它通过皮肤直接吸收尼古丁,使用8―10小时后血浆浓度达到稳态血液浓度,移去尼古丁透皮贴剂后,血浆尼古丁浓度缓慢下降,这样既可以避免烟草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又可消除或降低戒烟时难熬的戒断疗法。经临床研究证实,它的成功率是安慰剂的两倍。
评估内容早晨醒来后多长时间吸第1支烟?你是否在许多禁烟场所感到很难控制吸烟的需要?你最不想放弃的是哪一支烟?你每天吸多少烟?你是否在早晨醒来后的第1小时内吸烟最多?如果你患病卧床是否还会吸烟?
评分1-3分:尼古丁轻度依赖。建议使用戒烟辅助药,或靠毅力戒烟。
评分4-6分:尼古丁中度依赖。建议使用戒烟辅助药。
评分大于7分:尼古丁重度依赖。建议使用戒烟辅助药。
专家指出:肺癌患者可“带瘤生存”
每年,全世界有超过130万人被确诊患有肺癌,超过110万人死于肺癌。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治疗这种癌症要花很多钱,而且死亡率很高,因此,在被诊断为肺癌后,很多患者往往有放弃治疗的想法。专家指出,对于肺癌治疗,带瘤生存是中晚期癌症康复的新观念,不仅要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还要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定期检查有助及早治疗
专家指出,肺癌通常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发病总数中所占比例达80%,仅2002年全球新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就超过100万例。有国外报告显示,如果肺癌患者在病情早期即被诊出,70%的患者能够存活5年以上,甚至部分有治愈的希望。
但肺癌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癌症杀手,是因为在实际情况中70%的肺癌患者在就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难以治愈。专家指出,肺癌之所以难以早期发现,主要是由于肺癌起病隐匿,早期肺癌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发展至晚期才会出现慢性咳嗽、喉咙嘶哑、咳血、体重减轻和食欲减退、呼吸急促等症状。
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降低肺癌的死亡率非常重要。其中,定期体检不可忽视。
目前防治肺癌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中老年人群的健康体检,50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人,每年都应该做身体检查,特别要拍X光片,仅做胸部透视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因为通过多年的追踪观察,肺癌跟吸烟肯定有直接关系,重度烟民得肺癌的几率大于正常人14-20倍。
靶向治疗完成晚期带瘤生存
过去,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手术治疗适用于肿瘤体积比较小、肿瘤细胞没有转移的患者;放疗可以杀灭外科手术后残留的肿瘤细胞,但是人体的正常细胞也可能一起遭受损伤。化疗作为晚期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尽管有效,同样是“善恶不辨”。资料显示,如果第一次化疗后肿瘤复发,25%至50%的患者无法耐受静脉化疗;第二次化疗后肿瘤复发,90%的患者都无法耐受静脉化疗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带瘤生存”是指患者经过治疗,人体和肿瘤之间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也即肿瘤细胞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静止”或“休眠”状态,这时机体仍具一定的免疫力,患者一般状况良好,甚至可独立工作和生活,病情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并趋于好转。因此,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可着重于控制肿瘤,使之不再增大,也就是让患者带瘤生存,其治疗的目的不仅要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还要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进入21世纪后,“靶向和控制”成为医学界应对晚期恶性肿瘤的发展方向,一批小分子化合物成为帮助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的康复“利器”,如特罗凯等分子靶向药物等。它们与传统化疗不同,化疗的机制是“什么细胞长得快就杀什么细胞”,因此会有掉头发、白细胞下降等副作用;而靶向治疗是“哪种细胞表达某种东西就杀哪种细胞”,能有效避免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明显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中晚期肿瘤,不论使用其他什么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都应贯穿始终。中医药不像放化疗那样有明显的副作用,但它更注重患者的脏腑气血津液等方面的平衡,强调治病求本,其独特的双向调节作用可极大地改善患者的身体基本状况,防治肿瘤复发与转移,从而使患者能够长期带瘤生存,因而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肺癌患者莫要患上“恐癌症”
常常有这样一些癌症病人,当他们不知道自己患上癌症的时候还是好好的,一旦得知自己患的是“绝症”后,没几天就离开人世了。除了癌细胞,心理因素正成为扼杀肿瘤病人生命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肿瘤患者的预后与两大因素密切相关。一是癌病恶性度,二是病人心理素质。对于患了肺癌的患者,临床治疗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在于克服不良心理,构筑起抗癌的心理防线,这对强化自身免疫力,阻止和延缓病程的进展至关重要。
大量事实表明,癌症患者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信自己的康复能力,是克服癌魔的首要前提。
科学实验证明,精神因素与人体免疫功能的潜力密切相关。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功能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张力,使人体抗病能力大大提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极大地活跃体内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康复活力,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侵”的目的。毅力和信心还能有效地充分调动机体各方面的巨大潜能,通过调整、代替、补偿使全身各器官的功能重新趋于协调,使机体适应新的特殊环境。这就是“精神免疫”的功效。
近日,著名摄影师王刚锋“彰显生命的色彩”摄影作品在上海展开,通过摄影师的视角,捕捉了肺癌患者生活瞬间,向人们展现他们面对病魔乐观、永不退缩的精神。由中国抗癌协会等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天津、南京、杭州等7个城市举办的“肺癌关注月”活动也同时揭幕。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表示,我国是世界第一的“肺癌大国”,肺癌又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但是肺癌患者不是孤独的”。专家指出,只要肺癌患者勇敢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尤其是靶向药物的出现,他们就能够争取延长生存期,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实习编辑:朱燕梅)
上一篇 : 想要戒个烟咋就这么难
下一篇 : 吸烟危害与水煮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