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非必修 潦草作业不如交白卷

发布于 2024-04-08 3846次浏览

  有一桩很有趣的旧闻,说的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他的科研实力无比强大,作品《物种起源》和《进化论》几乎改变了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可是令人惊异的是,在对待婚姻方面,他却十分踌躇。在决定是否结婚前,达尔文曾专门用19页纸列举了结婚和不结婚的理由,就像那些难以抉择心上人的小姑娘折花瓣做决定一样。

  听过这个故事的人常常付之一哂,但事实上,to be married or not to be married,从来都是个问题。

  新近流行的“钟点丈夫”就是这个天字一号难抉择的问题衍生品。在以单身未婚女性为主要顾客群体的“钟点丈夫”风靡韩国、俄罗斯等国后,许多网友围观之热议之。可是异乎寻常的,对于这看似离经叛道的现象,却有80%以上的人表示能够接受。

  可见剩男剩女中有觉悟的群体已然庞大,在面对婚姻这等“传统必选事件”时,愈加云淡风轻hold住了。

  若是探究“婚姻”的起源,还真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最初的女性氏族社会里压根儿没有“结婚”一说。为了生存,女人和不同的男人交配,繁衍后代。后来进入了私有制社会,男人主宰社会,才有了一对一或一对数的固定的夫妻关系,于是就产生了婚姻制度。

  “婚姻”产生于私有制,与人的财产关系密切相关,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它其实是一纸契约,将女人作为男人的私有财产一事,用文字确定下来。从前的抢婚、买卖妻妾等现象皆源于此。又由于私有制的财产由血缘关系中的男性继承,为了保证血缘的纯净,就有了“处女情结”和对女子性行为的严格约束。再等到女性重新崛起,要求与男人有同样的社会地位,便有了现在“一夫一妻制”的婚姻。

  历史的车轮经年碾压,婚姻逐渐成型,从前或为生存,或为男性财力标榜的契约,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生存形式,答案固定,一错便千夫指万人唾一辈子都难翻身。

  但事实是,社会物资的丰盛以及老年保障设施的逐渐完备,使得“婚姻”的历史角色早已更换。它曾经是“相濡以沫赖以生存”的必要因素,如今却只是让生活质量上一台阶的一种途径罢了。老一辈们停在旧环境塑造的思维里,总认为只有拥有了婚姻人生才能够完满。然而伴着它历史角色的变化,婚姻的弊端也日趋明显。它诚然能给人以精神慰藉、生理保障。但是也伴随了许多风险和伤害。尤其是道德感与信仰双失后,欺骗、外遇、算计等都挑战着传统婚姻的“亲密无间”。

  这种大环境下的“婚姻”早已不是庇护所,利弊参半,保险与风险共存。再不是每个人非走不可的人生过场。

  遵循着“结婚生子”的传统,人们一代代繁衍生息。但是不得不看清的是,许多人因此陷入了婚姻的泥潭,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说,日子也过的一团糟糕。

  我见过一辈子活在男人外遇的阴影里无法自拔的女人,到老依旧郁郁寡欢愁云惨淡。婚姻除了让她一日三顿有吃喝之外,几乎没有给她丝毫快乐。而即便这一日三餐,也是她自己简单劳动就能够挣得的报酬。“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国俗,让许多人的一生变得不由自主。太多“成功”与“幸福”都埋葬在不甘愿的生儿养女、养家糊口中。

  相反,一些孤独终老的人,生活并没有因为缺失婚姻而失去色彩。比如被苹果砸头的牛顿,一生几乎没有亲近女色的纪录,孤独的走完人生旅途,晚年在宗教中寻找慰藉。婚姻的缺失并不能阻止他过得充实快乐。

  所以总结说来,“婚姻”是要根据自己的自身实际情况才知道适不适合的,并非所有人都需要闹腾腾的柴米油盐,也不是谁都愿意将一辈子绑在一段过了保质期依旧与死尸纠缠来去、永不瞑目的爱情上。如果你有足够丰盛的物质让自己过上自得的生活;有许多新鲜的感情滋润心灵不致枯竭;有一份持久的追求让精神不空虚乏味。少了“婚姻”也没有什么所谓。

  为什么一定要有婚姻呢?大概因为人生太漫长,一个人寂寞,两个人才能相互取暖,到老有所保障。所以许多人到了适合的年纪被时间、舆论、焦虑催赶着走进婚姻。即使发现了不合适,依旧潦草作业,以为交上试卷才不枉来人世走一趟。

  但婚姻毕竟不是判断题,正确答案只有1个,每个人都非选不可。它应该是开放性的多选题。答案可以是A,也可以是B,甚至可以不选。只要开心自足,交份白卷一样能给人生赢一个精彩的分数。

  >>>网友热议:

  夕阳落下的声音:我觉得结婚就像人生的必需品。缺少了人生就不会完整。

  幻想白日梦 :我能理解那些为了自由而不结婚的人。我觉得嘛,只要父母不反对,不结婚会比结婚过得更好。

  羊羊600:结婚是一麻烦事,还是不结婚好,自给自足的生活最幸福了。

  爱照相本子:我也理解有些人为什么不结婚,但对于我自己来说,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我是会选择结婚的。

幸福婚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