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性医学中的优生

发布于 2024-03-04 4211次浏览

  夫妇交合的两目的之一是为了生育(另一目的为了性爱),即生物学意义上的种族衍续。贯穿于整个中国传统性医学中生育行为的是优生思想,其优生的目标不仅为胎儿诞生时的身体健康,还包括通过各种孕育行为,对所诞胎儿日后品行端正、事业有成、生活幸福的企望。中国传统性医学关于优生的孕育行为包括配偶选择、交合行为掌握、胎养、胎教、交合禁忌,以及受胎时日和胎儿性别选择等方面。

  为优生而选择配偶,最早被认识并且立为禁忌的是近亲之间不婚配,但这在远古时即已成为社会习俗,故医书历来不载。

  医书所载,始见于汉唐间的一些房中书,有若干有利于男性房室养生女性标准,内容包括容貌端正、品行端庄、体态阴柔、性情娴静、身体健康等方面,实际上这些标准除医学内容外,还包含有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要求。

  另有少数医家指出:不仅男性要选择能优生的女性配偶,女性也应选择能优生的男性配偶,认为优生与否是涉及男女双方之事,非女性一方所能负责。古人于择配以优生还包括一些身心品德的要求和占卜问卦等内容。

  为优生而首先求之于父母的身心品德,是因为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日后成人关系至大。中国传统性医学在这点的认识完全正确,但其中的"重女轻男"(指择偶中过分考究女方条件)应不为今道,迷信的内容当去除。如以今日的婚姻情爱观立论,所择之配偶倘若不能优生或可不生,何况古人所谓不能优生之疾,今日已不尽然。

  交合行为掌握指在怎样的交合状态下才能孕育优生。古人认为男女交合是符合阴阳天道的"至理",故一直努力探索的是怎样的交合行为更符合这个"至理",其依据的客观标准是"不逆人情而可益寿"和孕育优生。

  "不逆人情"就是房事不应违背人的情欲满足,"可益寿"的性行为往往也是可孕育优生的行为。具体而言,古人强调理想的交合应该是男女双方情感交融,动作协调,以至双方都能达到高潮。

  再具体到优生而言,古人已认识到男女两精相合方能有子。对于女性,要求一定要达到快感,因此时阴精充沛。有利优生,对于男性,则要求平时蓄精,待女性受孕周期时方泄精。和谐圆满的房事能愉悦身心,对养生十分有利,对孕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胎养也是中国古代优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现存最早的有关文献《胎产书》中,即详细记载了如何依据妊娠不同月份进行调理的方法,北齐徐之才加以发展,名之为"逐月养胎法".

  该法提出对妊娠一月至十月的不同食宜忌及针灸禁忌等方面的要求,重在通过饮食卫生的调摄,以保证胎儿体格的健康发育。

  宋代以后,另一种胎养的发展趋势是对妊娠期间提出的一总的饮食卫生要求,而对妊娠期间妊妇的种种不适,则依据妊妇体质和不适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以养护胎儿。这种胎养的方法与当时医学的发展变化同步。

  总之,为养护胎儿,孕妇必须注意起居与饮食宜忌的调摄,以保证母体有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体内环境保证胎儿健康发育成长,即对孕妇本人,也无不益处。

  胎教与胎养有联系,又有区别。胎教侧重于通过对母体的精神心理状态的调理,以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进行早期智力教育。胎教一般始于妊娠三月以后,因为古人认为此时胎儿方开始定型和接受胎教。

  胎教的内容多以女性在妊娠期的"七情"调节和以真、善、美的言行去影响、感化胎儿,以达优生目的,奠定下日后成材的基础。对于胎教,今日亦认为,胎儿并非无知的生命,随着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能不断吸收通过母体传入的各种信息,故人的聪明才智,孕育启蒙于胎儿期,是以古人对胎教的倡导,值得今人继承与发扬。

  古人为孕育优生而提出的禁忌包括房事禁忌和胎养、胎教中应予避免的事项。古医籍中单独列出的禁忌多仅指房事禁忌。房事禁忌又可分为气候环境和心身状态两方面。

  气候环境方面的禁忌主要指大风、大雨、雷电、大寒、大暑等气候急聚变之时,以及寺庙、井?、圊侧、坟墓之旁,这些气候环境状态使人难以适应,令人心神不安,虽对优生的影响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但其对性心理的干扰却显而易见,连正常的交合都难以进行,自然应该在禁忌之列。

  心身状态的禁忌方面,当人体处于大喜、大怒、大悲和惊恐等情志过于激动之时,或醉饱劳倦,大病初愈,元气未复的情况下,机体的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此时交合,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对孕育优生也不会有好影响。尤其是醉后入房,可致婴儿先天性痴呆

  自然交合中的胎儿性别选择是今日也未能解决的问题,却又是千百年来吸引人们去探索的问题,中国传统性医学对此亦混杂于孕育优生中孜孜以求,但都是建立在错误认识上的臆断。

  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说法:(1)以夫妇年命推算。(2)"内象成子"和"转女成男"之说,即认为妊娠三月内胎儿性别尚未确定,此时孕妇可因接触雄性阳刚的事物以成子,或因接触雌性阴柔的事物以成女。(3)奇偶之数合阴之说,认为月经净后一、三、五日受孕为男,二、四、六日受孕为女。至于性别选择中的以男为主,说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子嗣"的重视。

  总之,中国传统性医学中的优生思想经历数千年,已成为民族的传统与共识,随之而产生和发展的孕育行为已成系统,亦颇具民族特色,若摒除其封建迷信和错误推论的内容,吸取其精华成功的经验,再结合现代性学中科学和符合国情之处,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当有所裨益。

 

胎教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