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更加了解瑜伽

发布于 2023-07-12 4845次浏览

  早期的瑜伽与萨满教义具有相似之处,主旨都是为了通过集体的力量,提升自我。后来,瑜伽经过演变,开始主要个人的明启。

  在印度峡谷出土的3000年前的石碑上,绘有修炼瑜伽姿势的人物形象,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关于瑜伽的图形记载,说明瑜伽与印萨两河(印度河―萨拉斯瓦蒂河)流域文明的关系源远流长。印萨流域在当时是最大的文明古地,兴盛一时,出口货物曾远达中东与非洲。

  印萨两河流域孕育了《韦达经》(Vedas),世界上最古老的灵性文献,是歌颂知识与神的诗篇。其中,一些关于瑜伽教习的记载被视为神喻。而《韦达经》的精深内涵便是前―古典瑜伽(也叫做韦达瑜伽)的奥义根基,其特征便是以修习瑜伽完成某种仪式,逾越心灵的囿限。

  《韦达经》通篇充满祈祷式的思考,以及韦达瑜伽修炼者关于人与神和谐共处的教诲。据古经描述,瑜伽修炼者隐居在喜玛拉雅山洞穴之中,在密林中修习瑜伽,主持神圣的仪式。

  同时期,印度草医学(Ayurveda)出现。大约公元前1900年,萨拉斯瓦蒂河干涸,迫使印萨流域文明南迁至恒河流域。约百年之后,《奥义书》(Upanishads印度教古代吠陀教义的思辩作品,为后世各派印度哲学所依据)出现,阐释超自然的自我与真实世界的关系。《奥义书》是《韦达经》的延续,宣告前―古典瑜伽时代的来临。

  公元前1200年左右,先贤Rishabha创立耆那教(Jainism),与《韦达经》和《奥义书》一样,传播精神的自由与释放。时光飞逝二百年,恒河两岸发起了新一轮城市化运动。其后,公元前6世纪,佛陀(释迦牟尼)开始传播佛教。佛教强调冥想与身体姿势的重要性,与印度教义有相似之处。但是瑜伽先贤们洞察出因忽视身体的净化过程而造成的局限性。

  释迦牟尼既是佛祖,亦是笃定的瑜伽修习者。他精于冥想,在35岁那年获得证悟。

  公元前500年,《薄伽梵歌》(Bhagavad-Gita)被写就并广泛流传。它对印度的文化与哲学影响深远,是第一部专门记载瑜伽的文献。据其记载,瑜伽是古老的宗术,远远早于《薄伽梵歌》的写作时期。这部700节的长篇颂歌试图将Jnana-Yoga。Bhakati-Yoga and Karma-Yoga等多种形式的瑜伽统一。同时期,瑜伽学校纷纷建立,教导人们如何达到冥想的至深层,从而超越个体的身、心,得到一个真实无限的自我。

(实习编辑:林小东)

瑜伽常识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