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男儿为何怕见人?

发布于 2024-06-29 7048次浏览

  他走进门诊办公室,有点小心翼翼地坐下来,不安地抬眼看了我一眼,说:“嗯……医生,我总是很害怕,怕人。”24岁的小伙子,身高一米七左右吧,长得也算眉清目秀,神情间却透着着一丝恐慌和忧郁。他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就逐渐发现自己在人多的地方会很不自然,会突然额头冒汗、手心发凉。特别在女孩子多的场合,他有时候甚至呼吸困难,连话都说不出来,就想着赶紧逃离现场回到自己的房间。这种情况发生得越来越频繁,他就尽量地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集体活动能推掉的就肯定不会参加。但是工作生活不可能不接触人啊,所以他觉得这种日益增加的恐惧让他喘不过气,快要崩溃了。每天坐公车上班对他来说简直是折磨人的事情。为了避开那挤破头的上班高峰人群,他每天总是早早起来,首班车第一个上车的总是他,上车后他必然会坐在最后一排。要是哪天睡过头无法第一个上车,那无疑就是比噩梦还恐怖的事情。准点而奇怪的行为使得那条路线的公车司机没有不认识他的。而在公司里,他选择了一个角落里的位置,每天就是静静对着电脑,尽量避免同事间的谈论和聚会,以至于同事都私底下说他有病不正常。

  “医生,怎么办?我没办法摆脱这种恐惧,我也知道我害怕的根本不是什么具体的事物,但我就是无法控制这种恐惧感的产生,无法控制地冒汗全身发抖,周围人一多我就恨不得地上有个洞给我钻进去……”

  社交恐惧与童年创伤有直接关系――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医生魏羽

  这是典型的社交恐惧症:他害怕社交场合中的人际接触,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总担心自己会因为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被别人嘲笑,而一旦感觉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会出现全身发抖、冒汗、口吃、头晕甚至晕厥过去。这种人总是处在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而无法正常社交生活和工作。心理学认为,“社交恐惧”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与人在童年时期的某些行为印痕或情感创伤有直接的关系。

  后来得知,他6岁之前母亲大病,父亲带着母亲外出四处求医,他则被寄养在阿姨家。“阿姨没有对我不好,但是,当她吃饭时只给表姐表弟夹菜,当我做错事情她一言不发盯着我却不批评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难受,那时候我就想是不是爸爸妈妈都不要我了?我不敢跟表弟他们吵架,也不爱说话,因为那不是我家……”幼小的他在极度的孤独自卑中就这样一直等到几年后母亲的病情出现好转才被接了回家。

  六岁到八岁,是他人生中最开心幸福的时光。“妈妈很疼我,总是给我做很多很多好吃的,陪我玩陪我做作业……有妈妈爱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可是,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还没来得及给儿子更多的爱,母亲就在他八岁那年底突然病情复发,不久就病重不治去世。年迈的奶奶把他带在身边悉心照顾,然而再次成为没娘的孩子,他看谁的眼光中都有了一丝怯怯的神色,愈加变得与年龄不相称的安静。

  从小学开始,他的学习成绩就特别优异,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一直是个懂事不让人操心的好孩子,是同龄表兄妹羡慕的对象。大学毕业后找了份高薪工作,一心想着努力过上舒适的生活,却莫名其妙地出现了对人恐惧的行为,以致工作和生活大受影响精神面临崩溃。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说,6岁之前的小孩子是极其需要母爱的,特别是0到3岁这个阶段,如果得不到足够的母爱关怀,小孩潜意识里就会觉得自己是不被人喜欢的,自己是不好的,因此也就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形成自卑,多疑,孤独、忧郁的个性。

  从他的成长过程不难看出,他努力刻苦学习去取得优异的成绩,就是要努力使自己变得优秀、变得完美,来得到身边人的肯定和赞赏。表兄妹的欺负、阿姨异样的眼光、小伙伴们的议论……幼年寄养在阿姨家的种种经历,都是他努力要摆脱的,而对于他来说,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使自己得到肯定和尊重是摆脱屈辱的最好途径。工作之前,他做到了。因为学校的环境,只要你肯努力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上出成绩是不难的。而走出象牙塔,社会并不公平公正,工作也不如学习般单纯,并不是人人努力后就能得到回报,不善与人打交道屡屡受挫,他再也无法达到自己心目中的要求。他无法使自己在工作中变得完美,无法使别人喜欢他,自卑的他开始害怕、恐惧,一系列异常症状开始频频出现。由于母亲在他心目中伟大圣洁的形象,使他在面对女性的时候都不自觉地将对方看得多么的完美高尚而自己是多么的卑微低贱,以至于怯懦到手心出汗、心跳加速而无法正常交流相处

  这种内在的自卑一日不消除,他将永远陷于社交恐惧当中。因此对这位年轻的小伙子,需通过多次的心理疏导,循序渐进才能帮他纠正心理上偏差。

(责任编辑:骆丽萍)

心灵探秘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