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创意丢在哪儿了

发布于 2023-07-29 8017次浏览


  小时候,拿一根竹竿当马骑,几个小瓶假扮一大桌家家酒,条件有限,创意无限,我们不受约束。现在的我们非要一切照着说明书来,条件不够就无法开工,什么事都想追问出个标准答案。我们比三岁孩子的智商高多了,但是我们的创意更高超了吗?

  一、创意,总被看成是孩子的事

  我们看起来是很重视和强调聪明智慧的一群人,不过现在可能重视的都是孩子的聪明智慧……创意被我们看成是孩子的事,是童子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零岁方案”,“思维训练”,“智力玩具”……可以说,几乎每个父母都对孩子的智力投了很多资。不过,孩子的智力开发出来,基本上就只是来应付学校教育――学习成绩好,考分高,考上一个好大学……

  所以,我们智力开发的热情,磨砺头脑的热情,在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那刻就停止了,高考冲线,成了智力活动的最高点和终点。我们把创意丢了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它的确不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二、鼓励中庸――我们的文化缺少创意

  当我们从学校毕业,生活重心从学习转向工作,我们的社会化过程就不再需要过多的智力活动,而是要在个性上做文章。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适应社会”上,适应,意味着跟大多数人一样,太与众不同就被视为问题。要在这样的文化中生存,我们往往需要循规蹈矩,而不是时不时冒出点创意的火花来。

  相比较而言,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创意机会就会多些,因为这个行当本来就与众不同,超越自己、推陈出新被视为一个成就标准。但是更多人的状态很正常;我们要活得好,不太需要创意。如果大家都处在中庸状态,如果向大多数人看齐才是被接受和被认可的,那些脑子里还盘算着古怪念头的人,通常会慢慢把自己的创意熄灭掉。

心理课堂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