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不要采用命令的口吻

发布于 2023-04-09 5443次浏览

  帮忙是教给孩子“助人为乐”的最好的机会。但是,即使拜托了孩子可他还是没有帮忙的意思的话,那就没用。想想爱依逃走的理由吧!

  请想象一下这个情景:你正在公交车里抓着吊环。旁边站着的人突然跟你说:“把架子上的东西给我拿下来!”你肯定会一下子就火冒三丈吧。

  那么如果按照下面这么说会怎么样呢?“对不起。我不太够得着,能帮我拿一下那个架子上的东西吗?”

  这次你肯定会马上把东西递给对方的。不是因为对方的说法多么客气,而是因为这反映出了不同表达方式深处隐现的对方“意识”的不同。当你感到抗拒时,那是对方把你当成了为实现目的而利用的“工具”;当你想帮忙时,那是对方希望你成为他的“协助者”而求助于你。

  爱依之所以不想帮忙,是因为看穿了妈妈是想让自己成为“她摆脱家务活的工具”。在“使用的手段”这一点上,用金钱及物质来引诱你,或者相反,斥责你迫使你帮忙的情况都是一样的。如果孩子只是为了父母的便利而“被迫”帮忙,这是无法成为孩子学习“助人为乐”的机会的。如果要把帮忙变成教他“助人为乐”的场景,那么首先要好好地意识到自已是站在要求孩子协助的立场上,然后再说。那样即使与“当工具使”时说的是同样的话,孩子也能感受到其中语气的微妙差别而回应你。意识到这一点再传达你的想法,像“电视告一段落时一起准备午餐吧”这样的邀约会让人更容易接受吧!

  当父母把孩子当做“使用工具”时,那种如洗碗敷衍了事的帮忙反而会添麻烦,还不如自己做更好;但是,如果把孩子定位到“想让他协助我”这一面的话,孩子心甘情愿地洗碗,自己也会高兴。于是你会感到“夸奖”孩子变得很多余,而感谢和喜悦会自然地变成IMessage表达出来。

  饭前的准备、大扫除、跑腿儿…一教孩子“助人为乐”的机会有很多。如果父母什么也没说孩子就主动来帮忙的话,那更是求之不得的机会!用IMessage来传达有用的感谢吧:“谢谢,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情商与品德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