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屡受挫,需要调整期待值
发布于 2023-06-21 8949次浏览
发布于 2023-06-21 8949次浏览
期望合理,即使是失败,孩子的心理也能恢复弹性,孩子不服输的本性会使他们越挫越勇。期望太高,挫败太多,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动摇了孩子坚强心理的根基。
在前面一个章节里,我们讲了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意思是:只要家长给孩子提出期望,孩子就会朝家长期望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期望必须和孩子的实际结合起来,只是一种方向性的引导,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而不能是生硬的指令,否则,期望就会变成压力,而不是动力。
很多父母非常明确地给孩子提出具体要求,比如要考到多少分,拿到第几名,这种目标会给孩子造成特别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家长的期望过高,甚至造成孩子的心理失衡,甚至崩溃。
我有一个朋友的表姐,她的儿子成绩一直处于重点中学的中上游,本来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毫无问题,但是她给儿子下达的“目标”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这类顶尖高校。在填写高考志愿表格那一天,这个男孩说自己不能填清华大学,填了肯定也考不上。她就很生气地说:“不尝试怎么知道?最后还有一段冲刺时间,努一把力你的成绩就能考上!”因为拗不过母亲,男孩很不情愿地填上了清华大学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
但临考试前却因为心理压力太大而崩溃,在高考那天躲进一间地下室里藏了一天一夜,他家里焦急万分,报警寻找他。这个男孩过了好几年心理才恢复正常,却说什么也不愿意念书了,她的妈妈后悔不已,但为时晚矣。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我在美国有一个朋友,她和丈夫均是常春藤盟校毕业的博士,所以也要求儿子进常春藤盟校。他们的儿子在18岁那年被录取进了哈佛大学,结果第一个月就在宿舍里服毒自杀。孩子留了一封遗书,上面写道:“你们不就是希望我进常春藤盟校吗?我进了哈佛了,给足了你们面子!你们开心了,但我不开心,我拒绝生命!”结果幸亏发现得早,这个男孩被抢救回来了。他的妈妈悔恨地对我说:“我的儿子18岁自杀,我花了10年的时间,才让他的身心慢慢地得以恢复,28岁才愿意再交女朋友。”
这些让人心情沉重的例子,都是父母盲目为孩子设定目标造成的。父母有协助孩子确立个人期望的义务,但是期望必须合理,这样即使失败,孩子的心理也能恢复弹性。期望太高,挫败太多,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动摇了孩子心理的根基。最重要的是,父母自己不要变成孩子的压力源,而应该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他们要达成的目标。只有这样,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他们才不会感到形单影只,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去克服困难。
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父母应及时协助调整
有一句话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有的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学习就会比较努力;有的孩子对自己要求很低,学习就不太积极主动。但是,个人期望并非越高越好。如果孩子的期望过高,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往往就会因为无法达成目标而屡遭打击,产生挫败感而丧失信心。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对大学有着太多的向往,他们认为只要拼命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于是他们就会为自己制定不切实际的高考目标,在盲目和冲动中付出汗水和泪水。由于急于求成,他们采用的学习方法会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于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如果发现孩子属于这种睛况,家长就需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困境,一起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立恰当的目标。具体制订目标时一定要考虑三点:一是对自己的学习基础有客观地了解;二是要明确自己目前的学习方法的优劣,适当进行调整;三是分阶段制订目标,循序渐进,稳步提高。
有一个男孩在高一的时候成绩非常好,而且他读的是市重点高中,将来很有希望考入顶尖的高校。但天有不测风云,他刚进入高二就生了病,只能在家休养,而且一休就是半年。到了高二下学期,他可以上学了,自视甚高的他不想选择复读,希望直接进入原来的班级。父母不赞成他的决定,他们认为男孩大病初愈,现在这种情况,成绩肯定要大幅滑落,最重要的是会打击到他的信心。
男孩没有听从父母的劝告,坚持直接进入高二,结果果然如父母所料,他一上课才发现自己很多听不懂,压力非常大。幸运的是父母已经帮他打过“预防针”,所以他把目标订得很低,只要能够跟上班即可。因为心态放松,他很快找到了学习状态,奋起直追,到了期末就考到了20多名(全班50名学生),到高三时进入前十名,最终考上了一所非常不错的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在孩子临近大考时,精神高度紧张,心理也比较敏感,这时候大多数家长都不会再给孩子压力,而希望让孩子精神放松一下,可是,有时家长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容易给孩子传递不合适的心理期望,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比如有的父母想给孩子减压、宽心,就说这样的话:“考不上爸爸妈妈也不会怪你,明年我们再重新复习。”这样说孩子是比较反感的,他们会认为,还没有上考场父母就先考虑明年的事,明显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
还有的家长“喊口号”:“加油!爸爸妈妈等你成功归来!”这样的话会给孩子加重心理负担,使他们更紧张,平时成绩不好的孩子心里则更没了底气。
再比如:“记住你的目标,成败在此一举!”这样的话过分强调了考试在人生中的作用,除了让孩子心态更不稳定,没有任何积极作用。还有:“你模考成绩都不错,老师说考清华、北大没有问题!”即使孩子真的有实力考上清华、北大,家长也不能这样说。父母并不是孩子,这样势在必得的高期望很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挥。
家长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虽然是“外力”,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聪明的父母不会选择做压力,而是做孩子的动力;不会取代孩子的位置做他人生的船长,而会保持一定距离,做指引孩子安全行驶的灯塔。而目标就像坐标,在孩子的学习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目标有问题,孩子就容易偏离方向,被打乱阵脚。这个时候,成熟的父母会给孩子精神上的支持,情感上的慰藉,他们会冷静观察孩子的状态,清醒地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思维误区,使孩子尽早摆脱困惑,重新驶向航线。
上一篇 : 如何帮孩子克服依赖性
下一篇 : 关于孩子玩耍权利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