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发布于 2023-08-06 6121次浏览

  孩子学习各种本领,锻炼各种能力,归根结底是为了今后更好的独立生活。可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的做法却与其初衷背道而驰,因而造成很多孩子凡事喊妈妈,离了家就六神无主,在夏令营里洋相百出,军训时狼狈不堪,在国际野外生存比赛中一败涂地。在独生子女众多的今天,孩子的独立性成了令人担忧的问题,有些家长把孩子早早地送进全托幼儿园、寄宿学校以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实际上,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并不一定需要戏剧化的大动作,无须刻意地制造机会锻炼孩子,只要日常生活中不剥夺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机会,就能培养出勇敢独立的孩子。

  美国的孩子以独立性强而著称,有趣的是,美国的儿童教育书籍上很少见到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章节。让孩子独立已经普遍融人美国家长教育孩子的习惯中。他们的理念是孩子本来就是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能力的,放手让孩子去做他能做的事是天经地义的,家长不该替孩子包办一切。在美国,六七个月的婴儿就自己抱着奶瓶喝水,1岁多就自己抓东西喂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自己在地板上玩。孩子打小就独自在自己的房间入睡,家长给讲个故事,道声晚安,就带上了房门。学生就开始送报纸、帮邻居修草坪挣零花钱,中学生课余时间打工更是司空见惯。孩子闯了祸自己去道歉,自己凑钱赔偿损失。美国的孩子也以自己的独,立丽自豪,他们耻于做“母亲围裙下的孩子”,不希望父母出面为他们解决问题。美国父母的“不操心”成就了独立的美国孩子。

  9岁的肯上小学三年级。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查找历史资料,写一份关于印第安人的论文。肯的父亲是历史教授,但肯没有请求父亲给他几本合适的书,而是请父亲周末开车送他到公共图书馆查资料,父亲一口答应了。作业完成自始至终,肯都没有依靠父亲这个便利的资源。肯写完后,父亲出于兴趣看了看,指出了几处拼写错误,但没有提出要帮助肯把内容修改得更完美。9岁的肯已经能够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一篇像模像样的论文了。

  11岁的琳达想要一双新式的溜冰鞋,爸爸妈妈认为旧的那双并没有坏,不同意替她买,但他们对琳达说:“如果你实在想要,可以自己出钱买。”于是琳达更加精打细算使用有限的零花钱。为了早点攒足钱,她帮邻居看孩子,修草坪获取报酬。

  日本的家长也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独立、坚韧的品格。孩子很小时,家长就让他们出门自己背包,自己整理房间,自己走路上学。日本的家长十分舍得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因为他们相信孩子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成才。

  8岁的太郎有哮喘病,一天早晨,风雨交加,又阴又冷,太郎央求爸爸开车送他去学校,爸爸坚决拒绝了。太郎只好自己背着重重的大书包步行去学校。爸爸开着车悄悄地跟在后面。在爬人行天桥时,太郎直喘粗气。这时,爸爸出现在他身边,帮他背起书包,搀着他的手上了天桥。

  一天晚上,阿浦的父亲与一位中国客人在家聊天。天突然下起雨来,18岁的阿浦赶紧跑出去给他新买的小汽车套上防雨罩。见他在风雨中折腾了好久,客人就起身准备去帮忙,却被阿浦的父亲阻止了,“如果这次你帮他,那他得等到下次才能学会独自完成这件事。”

 

情商与品德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