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得了这种病,想生孩子太难了!

发布于 2023-02-10 6445次浏览


  “作为妇科医生或生殖内分泌科医生,几乎逢门诊必遇见PCOS患者。”在第五届“红房子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张炜教授说道。

  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及代谢失调综合征,发病率高达5%-10%,不仅对患者的生殖能力造成影响,还会使机体代谢发生紊乱。

  张教授在会议现场与大家分享了PCOS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以及PCOS备孕的“红房子经验”。以下内容根据张教授现场演讲整理。

  危害竟有这么多?!

  作为一种复杂的综合征,PCOS影响女性一生的健康

  PCOS的短期特征是高雄激素血症引发的痤疮、多毛、男性脱发月经失调以及不孕;长期特征主要与代谢相关,包括妊娠期并发症尿病和高脂血症,以上代谢紊乱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非酒精脂肪肝也是PCOS的长期代谢特征之一。

  此外,PCOS还会引起患者抑郁焦虑心理障碍;激素水平紊乱造成的子宫内膜长期不脱落,会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会导致流产率升高外,PCOS引起的妊娠期并发症长期被人们所忽视,截止到目前,仍缺乏高质量的相关医学研究与报道。PCOS所导致的妊娠并发症几乎涵盖了全部妊娠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妊娠糖尿病(GDM)、妊娠高血压(PIH)、先兆子痫(PE)、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UGR)等等。

  研究数据表明,PCOS患者的流产发生率比非PCOS患者高1倍;非PCOS患者试管婴儿流产率为15%-25%,但PCOS患者试管婴儿流产率为25%-37%;PCOS患者发生妊娠高血压和GDM的风险分别是普通人的2.58倍和2.89倍,PCOS使先兆子痫发生风险增加87%,早产风险增加52%,剖宫产风险增加25%。

  为什么PCOS患者流产率和妊娠并发症发生风险如此之高呢?

  究其原因肥胖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同型半胱氨酸导致卵子质量不高及内膜质量异常可能是罪魁祸首。

  PCOS现状严峻,我们能够做什么?

  张教授感慨道:“如此之多的并发症与触目惊心的数字,警示了一位PCOS孕妇想要成为母亲所要面临的巨大风险。”

  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PCOS现状,我们能够做什么?是否存在一些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可作为预警系统,通过孕前检查,防止对于PCOS孕妇和胎儿都有威胁的妊娠并发症发生呢?

  在临床医生与科研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与努力下,一些线索开始展露真貌。

  张教授的研究团队和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孕前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曲线下增加面积(IAUC)、孕前髋围和腰臀比(WHR)以及孕早期(孕24周前)体重增加是PCOS患者发生GDM的有效的预测指标;而身高体重指数(BMI)则与PE和PIH存在明确的正相关关系。

  “虽然这些信息只是比较初步的研究结果,”张教授表示,“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出现高效的PCOS妊娠并发症风险评价指标,并且我们也会努力推动前沿研究发现的预测指标向临床实用方向发展。”

  红房子医院怎样治疗 PCOS?

  那么,除了这些值得期待的前沿信息外,目前,阶段临床工作中PCOS妊娠并发症的防治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红房子经验”干货来了!

  张炜教授表示,以国际相关指南和临床经验为依据,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已形成一套完备的孕前评估流程。对有生育意愿的备孕患者,要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血胰岛素、血脂、肝功能、性激素、甲状腺功能和超声在内的多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做出孕前的风险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孕前预处理。

  张教授痛惜地指出,许多患者因不孕前来求治时,已经存在漫长的求治经历带来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而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有责任帮助患者尽量在短期内安全地完成孕产任务。

  那么,PCOS孕前的预处理又有哪些?

  生活方式调整是第一选择,其中包括运动饮食调节;

  如果患者雄激素水平高,需要服用口服避孕(COC)来降雄,如果高雄激素是肾上腺疾病导致的,则需要视情况加服地塞米松;

  如果患者存在高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情况或已合并糖尿病,则需要应用二甲双胍改善。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孕前生活方式调整、胰岛素增敏剂的使用可以改善PCOS患者的排卵率、自然妊娠率、活产率;孕前生活方式调整联合COC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活产率,帮助患者实现生育愿景;孕前COC应用还可以通过降低雄激素水平,显著降低GDM和PIH风险。

  不过,即便成功怀孕也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自身健康状况还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预防孕期并发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避免体重增加过快、过多。

  张教授强调,“早筛查,早诊断”是发现并及时干预孕期并发症的关键。如果在孕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并发症,则需要对症治疗。

以上内容仅授权佰泰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多囊卵巢综合症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