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阳:夏季养生就是那么简单

发布于 2023-05-28 7106次浏览

  养生的秘籍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而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则又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还必须从“天人合一”的角度,顺应四季变化去考虑饮食的合理调配,以保证人体在不同的季节中汲取必需的营养素,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真正起到养生长寿祛病的目的。

  夏季饮食宜养阳气

  所谓阳气,泛指人体动能活动。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固。”意思是说,阳气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可以使人身体健康,体质强壮,增强抵抗能力,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那么在夏季本来阳气亢盛的季节,为什么还要注意保养人体之阳气呢?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春夏的特点是生发蓬勃,其性属阳。秋冬的特点是平静凝敛,其性属阴。阴阳本是矛盾的统一,四时交替,寒暑往来是阴阳消长的反映,同时也是阴阳互根的体现。

  正如医学家张景岳所说:“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这就是说夏季进行饮食养生必须善于掌握人体的气血阴阳的偏胜偏衰,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配以不同的饮食。

  例如,阳虚之人,其病每于春夏稍愈,秋冬加剧,调理必须于盛夏阳旺之时,即予以培补,至秋冬才可能减轻症状减少复发。笔者也曾于夏日三伏天用白芷、细辛、白芥子、桂枝研细末贴敷背俞膏肓穴、定喘穴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获满意疗效。如能配合内服培补方药,疗效更佳。

  因为“养阳”的含义包括养肾阳之义,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故古人春夏养阳要注意“从其根”,方能真正达到夏养阳的目的。

  推而广之,凡慢性的阳虚类体质的人,如能采用这种“冬病夏养”的办法,于春夏之际,给予适当的食物,如韭菜、芥菜、葱、、麻雀肉、蛋类、肉类、辣椒、姜等。

  也可选用鲜荔枝杨梅、桃、杏、桂圆、大枣等水果,或者用养阳的药物来调治和保养,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以葱、蒜、韭、蒿、芥等辛辣之菜杂和而食。”《寿世保元》中亦说:“夏日伏阴在内,暖食尤宜”。

  上述辛辣之菜及水果可谓是夏季养阳的佳蔬良药。当然,如属阳旺之体,就不能再用过多温热之品以火上加油,相反则宜用寒凉甘润之品以壮水制火,使其阳平。

  总之,夏季养阳亦要因人具体对待,真正达到借夏天阳旺来培植秋冬之不足。

  咳喘冬病应夏养

  咳喘病在寒冬季节容易发病或病情容易加重,我国传统医学统称为“冬病”。“冬病”的根本在于寒邪强盛和阳气亏损,在炎热的夏季采取各种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咳嗽、咳痰、气喘的发生和发展。在夏季三伏时令,阳气强盛,阴寒之气顿消,这就是前人所说的“春吸养阳”的道理。

  在此季节治疗“冬病”,其一可以乘伏天阳气旺盛之势,祛除体内沉痼之寒邪宿疾;其二可以有助于亏损阳气的培补;其三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的药效,达到预防冬病的发作或彻底铲除病根从而治愈疾病的目的。“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因此中医药防治咳嗽气喘,对温补肾阳尤为重视,而穴位敷贴为传统的中医疗法之一。而在伏季暑热环境下施治,又具有温补阳气,透里外表,强壮人体正气的作用,因此具有疗效显著、痛苦少、副作用小的优点,对反复发作的咳嗽,气喘疾病,无疑是一种理想的疗法。

  什么是阳气

  首先,阳气是生命的根本。

  阳气是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和后天的呼吸之气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

  保阳气,益阴精。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实习编辑:李梅)

壮阳食谱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