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长江 与高个娇妻零距离

发布于 2023-02-09 7900次浏览

  颠覆陈规,潘家郎娶了杨家女

  1957年,潘长江出生在黑龙江东宁县的一个梨园世家。父亲潘林生、母亲王晶平都是辽北地区著名的评剧演员,因为自幼受艺术熏陶,潘长江唱念做打四功俱佳,1979年他考入了辽宁省铁岭县评剧团。

  这一年冬天,潘长江随团前往腰堡乡慰问演出,作为乡政府打字员兼播音员的杨芸负责演出团的接待工作。机灵精怪的潘长江演出时爱“溜号”,眼睛常往台下扫。那天,他双眼一亮,发现台边坐着一个俊秀的姑娘,扎着两条小辫,清纯得像一朵出水芙蓉。潘长江心底顿时泛起一阵涟漪。

  演出间隙,潘长江有事没事就往打字室跑,费尽心思找杨芸“套近乎”,试图叩开她的心扉。但让他郁闷的是,杨芸对他十分客气,跟对其他人没啥两样。一直到演出结束,他也未能真正走近她。

  回到城里,杨芸的身影不时在潘长江的脑海里闪现。接下来,富有戏剧色彩的事情发生了:一个星期天,潘长江正在家里看电视,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请问这是王老师家吗?”潘长江打开门,先是惊讶,继而高兴得眉开眼笑。拎着礼品的杨芸愣住了:“你怎么在这儿?”他乐呵呵地说:“这是我家呀。”杨芸说她想考评剧团,团里老师特意为她介绍了一位姓王的评剧界前辈做老师。潘长江一听,暗自高兴:“你说的王老师就是我妈呀!以后,你就天天来我家学吧。”

  潘长江热情地向母亲引见杨芸,母亲见杨芸聪明乖巧,儿子又在一旁极力撮合,就笑着答应了。从那以后,杨芸常常到潘长江家学习评剧。潘长江自告奋勇拉二胡当起了伴奏。母亲教完杨芸后,潘长江接着再当一次“二老师”,耐心地讲解一些她没完全听懂的内容。每次杨芸回家,潘长江都用自行车把她送到车站。

  一个多月下来,母亲看出了儿子的心事,就说:“我感觉这女孩不错,做事细心,为人朴实,又有艺术天赋,是一个难得的好姑娘。长江,要是你有能耐,就把她追到家里,给我做儿媳。”潘长江高兴极了,立即敬了个军礼:“请‘首长’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不久,杨芸参加了剧团的考试,但因发挥失常没能考上。眼看着杨芸就要离开,情急之下潘长江买来两张戏票,请杨芸一起去看戏。在戏院里,潘长江压根没心思看戏,他只想抓住这难得的好机会,向心上人表白。他对杨芸一字一顿地说:“小杨,我们全家都挺喜欢你的,我对你也印象很好,你看……”虽然杨芸早就知道潘长江的心思,但当听到他火辣辣的表白后,还是感觉有些突然,她大方地说道:“这事儿我得回去跟家里商量商量。”

  第二天,杨芸到评剧团跟潘长江告别。潘长江迎出来的那一刻,杨芸见他两眼红肿,显然哭过了。她问:“你哭了?”潘长江硬撑出一脸的笑:“没呀!我睡觉没枕好枕头。”话别后,杨芸走出好远了,回头还看见潘长江那小小的人影在那儿张望。她心潮起伏,潘长江那瘦小的身影,红肿的双眸,挤出的笑容,无声无息地走进她的心田,第一次留下了不同寻常的印象。

  当杨芸向家人说起潘长江时,家里人都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潘长江个子太矮,又是在剧团工作,没前途。并且当地杨姓人家有个不成文的习俗:杨家将被潘仁美家族给害死了,从那以后潘杨两家再也不能结亲。但杨芸有自己的主见,她给父母作出分析:“潘长江的确个子小,但心胸宽、人品好;虽然他是个唱评剧的,但他身上有一股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儿;至于潘杨不能结亲,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为了让家里人接受潘长江,杨芸经常把他带回家,把他的长处展示给家人看。潘长江嘴甜,手脚勤快,什么都干。有时还帮他们下地干活,渐渐地杨芸一家人喜欢上了他。

  1981年8月31日,潘长江和杨芸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婚礼。

  婚后,杨芸一边上班,一边继续学习评剧,准备来年再考。夫妻俩就这样奔波了四年多,后来,杨芸终于考进了评剧团,夫妻俩这才团聚了。

  在两人的努力下,杨芸的“功力”日渐增长,时常跟着剧团四处演出。演出间隙,夫妻俩常常一起研讨剧本,分析人物性格,研究唱腔,互帮互学,共同切磋,其乐融融。1985年,杨芸生下一个女儿。

  妻子相助,小个子丈夫成为明星

  1986年,赵本山邀请潘长江合演小品《瞎子观灯》。潘长江从未演过小品,有些信心不足。杨芸劝他说:“你天性诙谐幽默,唱念做打样样拿手,演喜剧小品说不定收获更大。”潘长江听从了妻子的建议,处女作《瞎子观灯》在东北一炮打响,仅在沈阳就连续演出300多场,引起了极大轰动。接着,他又和巩汉林、李静成功演出了小品《对缝》,获得了辽宁省“曲艺杯”文艺汇演大奖。潘长江逐渐走出铁岭,名声在东北三省变得响亮起来。而此时,杨芸的事业也一步步迈上新台阶。

  夫妻俩都忙于事业,却苦了孩子,女儿潘阳一直由杨芸年迈的母亲照看。杨芸的母亲70多岁了,既要照顾年幼的外孙女,又要打理家务,常常感到力不从心。1990年5月的一天夜里,潘阳突然发烧呕吐不止,老母亲吃力地背着外孙女向医院赶去。当时下着大雨,她用雨衣包裹着潘阳,自己光着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里。两天后,潘阳的病好了,老母亲却病倒了。

  潘长江和杨芸匆匆赶回家,望着憔悴苍白的老母亲和年幼无助的女儿,心像刀绞一样疼痛。那天夜里,杨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自己和丈夫都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母亲和女儿怎么办?他们由谁来照顾?她陷入深深的烦恼中。经过慎重考虑,她决定辞职回家,一心一意照顾家庭,以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

  起初,潘长江说什么也不同意妻子的决定:“这样对你太不公平!”杨芸开导道:“眼下的事实是,总得有一个人照顾家。你比我有天赋,功底也比我扎实,难道让你回去?你只管好好干,干出了成绩,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轻装“上阵”的潘长江没有辜负杨芸的厚望。在日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青年戏剧节上,他凭着二人转《猪八戒拱地》获得了个人表演金奖。1996年,他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因小品《过河》中一句“浓缩的都是精品”而名声大噪,随后又凭歌曲《过河》获得央视MTV大赛金奖。

  1997年,潘长江考入解放军二炮文工团,成了一名穿军装的演员,他们一家人也因此迁到了北京。有了妻子的贴心照料,此后潘长江的事业更上一层楼,随着《求求你》、《一张邮票》、《歪打正着》、《同桌的你》等小品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潘长江成了家喻户晓的一线明星。他主演的《飞虎队》、《绝处逢生》等影视剧反响很大,并凭借《明天我爱你》夺得百花奖“影帝”桂冠。

  看到丈夫这些可喜的成绩,杨芸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但伴随着成名,潘长江在外演出的时间越来越多,和家人团聚的时间越来越少。于是,当他在外地拍戏到了最艰苦的时候,细心体贴的杨芸定会带上女儿去摄制组探望,夫妻间的脉脉深情让人羡慕不已。

  名气之外,家是唯一能放下心的地方

  回顾20多年的婚姻,潘长江坦言两人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名声大噪的他曾经莫名其妙地挑杨芸的毛病,动不动就跟她吵架。但等到风平浪静后,潘长江发现问题往往出在自己身上,心里充满了内疚与自责。

  随着岁月的磨练和不断的自我反省,潘长江逐渐改掉了身上的坏气,并且明白了“名气之外,家是唯一能放下心来的地方”的道理。因常常在外演出,一家人聚少离多,为了弥补,在家的日子,潘长江总是尽量做好丈夫、父亲的角色。他经常自定食谱,下厨房炒菜;陪妻子、女儿逛公园、看演出、听音乐会。每次演出归来,他都要送妻子小礼物。妻子过生日,无论多忙,他都要回家陪妻子吃顿饭。潘长江说,只有将爱情保鲜,两人的感情才会越酿越醇。

  近年来,潘长江片约不断,各大演出公司纷纷发来了邀请。然而,好作品可遇而不可求,盛名之下,潘长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杨芸特别了解丈夫的心思,为此她收集整理出一大摞评剧、曲艺资料,看到报纸杂志上有什么好故事就剪辑下来,推荐给丈夫。潘长江在家排练节目时,她既是严厉的导演,又是挑剔的观众,大到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小到一句台词、一个手势及服饰、发型等,她都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为他支招。

  近来,潘长江正在通州参加长达100集的都市喜剧《笑笑楼Ⅱ》的拍摄,杨芸差不多每隔半月就会去拍摄地探班,捎几件换洗的衣裤,带几样丈夫最爱吃的熟食,一见面两口儿甜蜜得跟新婚夫妻似的。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评剧演员到一颗璀璨的喜剧明星,潘长江幽默地把自己比作一条鱼:“在外观众是水我是鱼,如果没有观众,我就得干巴死。在家里爱人跟女儿是水我是鱼,如果没有她俩,我也得干巴死。其实我挺知足的,这辈子有喜欢我的观众,有我挚爱的妻子和女儿,你说我还缺啥?”

(责任编辑:蒋辉)

幸福婚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