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3”字当头 市民要防中暑
发布于 2023-02-09 4042次浏览
发布于 2023-02-09 4042次浏览
高温下,有不少人出现了中暑症状,记者在东营市人民医院急诊室看到,因中暑前来打针的病号着实不少。那么中暑后该如何治疗?又该如何防暑呢?记者采访了东营市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的王维波大夫。
感冒患者户外暴晒更易中暑
医学上的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容易发生中暑。在室外,特别是在气温高于35℃的环境中从事重体力活动的人,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也容易导致中暑,而在公共场所、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也是导致中暑的原因。
王维波大夫介绍,户外高温暴晒最易导致中暑,尤其是对于那些本身就已感冒的患者而言,高温下可能导致晕倒甚至出现严重的呼吸问题。“当太阳直射头部时,热量在大脑处容易急剧升温并难以散热,此时大脑技能开始减退,或出现头晕、头痛等现象,如果继续加剧则可能出现意识模糊不清,甚至坏死。”因此,王大夫建议高温下作业或出行时,最好佩戴可通风的较为宽松的帽子,并且要多喝水,通过大量排汗使人体与高温环境进行呼吸和散热。
日常预防中暑发生
在炎热的夏季,防暑注意以下几点:注意合理饮水,及时补充水份;科学饮食,也不宜过于清淡,应适当多吃瘦肉、鱼类、蛋类等食品;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午休时间不宜过长;出行注意防晒,穿衣以棉麻等透气为主等预防措施。
常见的防暑药物:例如清凉油具有清暑解毒,醒脑提神,止痒止痛等作用,适应于中暑,感冒头痛,晕车,蚊虫叮咬等,需外用涂于太阳穴或患处。藿香正气水适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等。中药中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等功效,菊花具有消暑、平肝、清热解毒等功效,均可泡水饮用。
中暑之后怎样急救
那么,一旦中暑,该怎样急救?王维波大夫说,轻度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加快、注意力不集中等,首先要做的是,将中暑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抬高头部、平卧,解开衣裤。如果中暑者神志清,无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绿豆汤等,起到降温、补充血容量的作用。也可头部冷敷,降低体温。对于昏迷的患者,可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同时立即拨打120求助医务人员,醒后的患者必须在通风环境下静卧休息。
“空调病”迎暴发趋势
与炎热相比,“空调病”也迎来暴发趋势。医生提醒,当在空调下吹太多冷气,或在密闭空间内吹空调太久容易出现眼花等情况,当从空调房到高温环境时也可能出现肌肉僵硬的情况。对于容易中招的机关单位人员,医生提醒空调不宜开得过低、过久,尤其是夜间温度需适度上调。
由于天气较热,温小姐近日偏爱上了游泳,可不小心呛了几口水并开始出现耳朵疼。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开出一些消炎药水,并嘱咐她暂时不要再下水。夏季到来,类似温小姐这样的状况并不少见。五邑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张黎辉提醒,若游泳发现耳朵疼痛要及时治疗,得过中耳炎并遗留鼓膜穿孔的人也要尽量避免游泳,洗浴时也要注意防止耳朵进水。
上一篇 : 桑拿天易猝死 7类人要注意
下一篇 : 天热易中暑 常备这些“天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