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抗暑中医养生DIY

发布于 2023-02-13 5792次浏览

  踏进六月真真正正开始感觉进入了夏天,这个时候的天气天热而又多雨,在这样一个湿热并重的特殊季节中,如果你在这时常常感觉自己的身体虚弱疲倦、沉重无力、身体燥热、胃口不佳、汗出不畅,但是一过秋凉季节,所有的症状又逐渐减轻,中医称此为‘疰夏之症’也。

  其实容易中暑也好,疰夏也好,都有一个本虚标实的体质,严格来讲就是气阴不足、暑热湿盛质。临床上多见于幼儿老年人、孕妇产妇或是本身罹患慢性疾病的人像是高血压尿病、心脏病、哮喘、重感冒、甲状腺亢进、慢性肝疾病等等。

  预防中暑首先要重视生活起居,保持充足的睡眠、白天可稍作午休,平日养成体育锻练的好习惯,多饮白开水、适当补充营养,室内要通风良好、隔热遮荫,即使外出也要作好衣帽防护、避免高温曝晒。

  其次要重视夏日的饮食,避免肥甘厚味、暴饮暴食及恣食生冷,如此容易造成肠胃功能的损伤,进而加重暑湿的症状。适合夏季的食补西洋参、麦门冬、莲子、山药、百合、白木耳等。

  此外夏季还有许多应时的蔬菜水果上市,这些蔬果往往具有清暑热、化湿浊的效果,例如西瓜、丝瓜、冬瓜苦瓜黄瓜、苋菜、芦笋、竹笋、甘蔗、莲藕等。

  《DIY抗暑粥》 组成:薏仁、新鲜莲子肉、新鲜山药、红枣小米、绿豆、白米依个人喜好,加入新鲜荷叶汤(新鲜荷叶1张或干荷叶1/3张事先煎汤备用),熬煮成粥

  《DIY抗暑》 组成:金银花1钱 菊花3钱 山楂5分 兑入2包绿茶 加入700c.c热水冲服

  一般民众常常使用刮痧治疗轻度的中暑,刮痧其实类似按摩作用,它是利用水牛角制成的刮痧板来刺激皮肤,使得皮下充血、毛细孔扩张,以便让体内暑热秽浊湿气由里出表,如此经络气血得以畅通,进而调节身体五脏六腑的功能。

  刮痧前,刮板及所刮部位的皮肤要注意消毒,小儿或体瘦者,因为皮肤柔嫩需特别注意轻刮,或隔着薄衣来刮。

  操作方法:从脖子后面,顺着肩膀侧刮,再刮背俞穴、大椎穴。刮的力道以病人可以忍受的程度为主,手法自上而下,由内而外,不要来回刮,并避开伤口、骨头的位置,如此表皮渐渐充血,直到出现红色痧点为止。切勿一昧追求出痧,有时病情不容易出痧,拼命地胡乱硬刮,不仅并未解除中暑症状,反而进一步造成皮肤的损伤。

  刮完痧后1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最好马上休息,避免吹风、流汗,且多补充水分,配合抗暑饮食,以助清热解暑。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痧,再次刮痧的时间需间隔3-7天,以个人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刮痧疗法的禁忌有,年老、久病体弱或过度疲劳者,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心血管疾患,糖尿病患者,皮肤有伤口者,皮肤容易过敏者,骨折处、局部组织肿胀处,饥饿或刚吃饱者均要慎刮、禁刮。

(实习编辑:刘秀琳)

防暑防晒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