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提示: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

发布于 2023-03-13 7409次浏览

  近日,我国大部地区饱受高温炙烤之苦。气象学上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所以,炎炎夏日,掌握防暑的方法和中暑后如何处理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中暑呢?

  天气热,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戴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在高温场所作业,企业要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加强对工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合理调配工人的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比如喝些绿豆汤,用莲子薄荷、荷叶与粳米、冰煮粥等。

  此外,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躺下休息,给病人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头上和颈部,严重者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

  专家提醒:高温天气注意事项

  我国北方最近连续出现高温天,专家提醒“八项注意”应对高温天。    

  一要注意在户外工作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最好带冰凉的饮料

  二要注意不要在阳光下疾走,也不要到人聚集的地方。从外面回到室内后,切勿立即开空调吹

  三要尽量避开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一时段出行,应在口渴之前就补充水分

  四要注意高温天饮食卫生,防止胃肠感冒

  五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增强免疫力

  六要注意对特殊人群的关照,特别是老人小孩,高温天容易诱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小儿不良症状

  七要注意预防日光照晒后,日光性皮炎的发病。如果皮肤出现红肿等症状,应用凉水冲洗,严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八要注意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怀疑是中暑早期症状,应立即休息,喝一些凉水降温,病情严重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高温天气如何防暑?

  防暑宝典之一:夏天人们特别容易口渴,需要随时喝水,应该如何喝水才是科学的呢?

  ①饮水莫待口渴时,口渴时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开始脱水,此时喝水为时已晚;

   ②大渴忌过饮,这样喝水会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前人主张:“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这是防止渴不择饮的科学方法;

  ③用餐前和用餐时不宜喝水,因为进餐前和进餐时喝水,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如此对身体不利;

  ④早晨起床时先喝一些水,可以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

  防暑宝典之二:吃什么?

  盛夏人们的吃喝问题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当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劳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显著变化,会导致营养消耗增加,从出汗中流失了不少水和营养素。而夏天人们食欲减退,也会限制了营养的吸收。

  专家建议: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素。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鱼、肉、蛋、奶和豆类为好。

  要补充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含维生素C尤为丰富;在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维生素B含量较多。

  要补充水和无机盐: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

  另外,在夏天喝粥也是大有好处的。赤豆粥有水肿的功能,肾功能较差的人最好多食用。蚕豆粥对于慢性水肿和肾炎有好处。荷叶粥能解暑热、清胃润肠,止渴解毒。莲子粥能健益气,对腹泻失眠、遗精、白带多等有好处。百合粥能润肺止咳,养心安神,适合肺阴不足的老年人食用。冬瓜粥利水消肿,止渴生津,并有降血压作用银耳粥生津润肺,滋阴养肺,可治疗高血压和慢性支气管炎。黄芪粥可治脾虚所致的水肿。

  防暑宝典之三:防两邪、防贪凉

  一防暑邪:“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所化,独发于夏季。这时暑热之邪,可以耗散阳气津液,造成汗出过多,体液减少而伤津,干口燥,尿黄心烦等现象,这时就要及时救治了,这是夏季最常见的中暑现象。

  防范措施――要保护好心神,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二是要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只要做好这两点,精神自然会饱满,这就是夏日精神调养的基本法则。

  二要防湿邪:“湿”也为长夏之主气,尤其在南方,天气炎热又多雨。因为湿邪重浊向下,特别容易伤害脾胃功能,而导致夏天人们消化不良的现象;湿气也特别容易侵犯肌肤筋骨,所以,在夏天多发生皮肤病变和关节炎等。三伏时,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胃肠炎、痢疾等。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

  防范措施――中医认为,在长夏季节的饮食原则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在我国南方,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吃辣椒可以促进排汗、帮助消化、增加食欲,有一定好处。食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喝粥。养生家认为,在早、晚餐时喝点粥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三要防“贪凉”:防暑、防湿是夏天每个人都要做的事,而夏天取凉更是人们在炎热的夏天获取舒适生活的方法之一。但如果过度贪凉则容易感冒;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病;重者会患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和小孩出现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防范措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室内外的温差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温度不低于25℃。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要经常通风。入睡后,最好关上空调。当在室内感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关节痛患者,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

防暑防晒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