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古法 大暑的养生宝典
发布于 2023-03-10 7908次浏览
发布于 2023-03-10 7908次浏览
7月23日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天气炎热,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等方面出现问题,出现头昏脑胀、食欲不振、心烦口干等现象。数伏天气,该如何调节身体、增强体质呢?我们来听听中医养生的观点。
中医看法:夏季人体出汗多,多食一些小豆、桃李等酸味食物,能敛汗,防止出汗过多耗气伤阴;在肠胃功能低下、易患腹泻的夏季,适当食酸还能止泻。另一方面,酸甘生津,即又酸又甜的食品,如西红柿、杨梅、山楂等,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之功。《三国演义》中“望梅止渴”的故事,就体现了又甜又酸的梅子的止渴作用。
提倡夏季多食酸甘,也不能毫无节制地滥食。中医讲究五味调和,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分别与肝(春天)、心(夏天)、脾(长夏)、肺(秋天)、肾(冬天)相配。中医学认为苦味的食品能泄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摄入的肥甘厚味之品越来越多,营养过剩,造成内热蕴积,阳有余,阴不足。所以,一年四季均应适当增加进食苦味食品,夏季尤应如此。
“夏至后秋分前,忌食肥腻饼、月霍油酥之属……”――《养生书》
中医看法:夏季天气炎热潮湿,脾胃消化功能减弱,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可多食些薏米、绿豆、豆腐、鲫鱼、藕、西瓜、南瓜之类食物。这些蔬菜水果、米面豆类性属清淡,能消暑解渴,健脾祛湿。植物中含有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本身在人体内不被消化吸收,但能帮助其他营养成分消化吸收。膳食纤维停留在消化道,能适度地刺激肠道使其蠕动加强,促进大便的排出,减少粪便的毒素被吸收,使患癌症的危险性减低。
而肥甘厚味之品,如大鱼大肉、煎炸之品等,不仅难以消化,而且会助湿生热。人体正常的血液呈弱碱性,荤食吃得过多,还会使血液酸化,给健康带来更多的危害。比如说,夏季许多人的皮肤会变得粗糙,或生痤疮,或雀斑、黄褐斑增多等,这除了与阳光的照射有关,还与血液的酸化有关。血液中较高含量的尿素、乳酸等酸性物质会通过汗液排出,积聚于皮肤,对皮肤产生伤害。因此,夏季饮食清淡一些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多,二者小便多,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食不消化。”
――《东谷整言》
中医看法:饮食有节在养生保健中具有重要作用,“少吃一口,活到九十九”,经常饱食会加重胃肠负担,使消化酸出现供应不足的现象,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胃部饱胀不适,久而久之,将导致胃肠炎、胃扩张等胃肠疾病,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
夏季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低下,更应注意节食,切忌暴饮暴食,尤其晚餐不宜过饱。为了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营养,在用餐次数上可多一些,以免使胃肠受损。此外,吃饭过饱还会使血液过多集中在胃肠,其他重要器官则供血不足。如大脑供血不足,会使人容易出现疲倦乏力,无精打采,这就是为什么酒足饭饱后人会觉得困倦欲睡。如果心脏供血不足,会诱发心绞痛等。长期饱食,还会引起肥胖,诱发糖尿病、胰腺炎、胆石症、胆囊炎等疾病。
(实习编辑:王嘉伟)
上一篇 : 大暑节气到 专家教你四大法健康调理
下一篇 : 五大平价中药食材教你平民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