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来袭 身有旧伤需戒裙装

发布于 2023-02-09 9533次浏览

  “春捂秋冻”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养生方法。“秋冻”意是秋天不要急着添厚衣,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耐寒锻炼,这样可以提高肌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秋冻”不是提倡冻得瑟瑟发抖,应以“略感凉意,但不觉寒冷”为原则。不过,要想“冻”出健康,这里还大有学问。

  三秋“冻”不同

  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仍高,显然“冻冻”无妨,无须急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这时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青壮年,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晚秋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特别是秋冬交接之时,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以致气温骤降,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南北“冻”不同

  我国南北两方因地理位置不同,在气候上亦有所差异。一般南方秋凉来得迟,日间温差变化不是很大,甚至入冬仍不甚寒冷,故不必过快添衣,并可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则不同,说冷就冷,白昼温差大,因此切勿盲目去“冻”,以防感受风寒。

  老少要慎“冻”

  就人体而言,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身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会很快发生不良反应,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疾病。人到老年阴阳俱衰,全身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减弱,寒冷刺激可导致支气管和血管痉挛收缩,不但易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旧病复发,甚至有些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所以,小儿老年人“秋冻”当慎之又慎!

  病人不能“冻”

  尤其是尿病人、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脏病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风湿、类风湿疾病患者,是绝对不适合“秋冻”的。另外,在饱餐之后、上午9点之前,都不适合到户外活动,这样能有效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

  这些部位不能“冻”

  肚脐: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肚脐是万万不能在天气转凉时受寒的。因为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所以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袭。肚脐一旦受凉,腹痛腹泻在所难免;若长期受凉,泌尿系统疾病也容易找上门来。

  很多女性喜欢穿露脐装,拥有重要器官的腹部长时间受寒气袭击,就容易导致宫寒、痛经等病症,甚至造成不孕。如果是正在发育中的少女或幼女,则有可能导致子宫发育不良,为以后的结婚生育埋下祸根。所以秋季女性在着装时要注意保护小腹。

  头:“白露”之后外出时最好戴帽子,洗头时用比平时热一点的水,在额头上渗出汗水时不能见风。这是因为头作为人体“诸阳之汇”,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这个地方如果受寒,体内阳气会散失大部。心脑血管病人、四肢不温的人、易感风寒的人尤其要注意。

  脚:人们应该穿稍厚一点,宽松、舒适、吸汗的鞋袜。尤其是早晨晚上在小区散步时,不可以像平时那样穿一双舒适的拖鞋了事。如果在室外淋了雨,务必在回家之后用热水泡脚。脚部分布着人体6条重要经脉,一旦受寒,会引发感冒、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疾病。

  关节:关节受凉会导致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变差,由于关节局部毛细血管和组织发生了变化产生炎性物质,使神经末梢受压迫而产生酸痛感或患上关节炎

秋防秋病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