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拔罐疗法

发布于 2023-04-03 3974次浏览

拔罐疗法是指用加热、抽气等方法使杯、筒、罐等器具内气压低于普通大气压,使其吸附于体表疼痛部位或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拔罐可以改变皮肤温度,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故又将拔罐疗法称为瘀血疗法。拔罐疗法是我国最古老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具有通行经气、活血化瘀、温通经脉等功效,可以有效缓惟耳鸣。

1.选择宽敞明亮、空气流通、室温适宜的房间作为治疗室,注意保暖。采取合适的体位,充分暴露施术穴位或部位。清洁施术穴位或部位,有汗液的应擦干,有粗长毛发的部位,应剃刮干净,防止发生感染和漏气。

2.用镊子夹着点燃的酒精棉球、小纸片或火柴,或将蘸有少许酒精的纱布缠绕于粗铁丝上点燃,一手握罐,将燃烧物伸入罐内一闪即出,迅速将罐扣于应拔的穴位或部位上。操作时应注意棉球或纱布少蘸酒精,且不能沾于罐口,以免烫伤皮肤,此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3.将火罐吸拔住后,一般留置10~20分钟,使局部皮肤和浅层肌肉及其他软组织被吸拔入罐内,呈现潮红或皮下出现紫黑色瘀血。留罐时间过长(半个小时以上),则容易出现水泡。

4.在拔罐时局部可能产生牵拉、紧缩、发胀、温暖、酸楚、透凉气等感觉,均属正常。起罐后在吸拔部位上都会留下罐斑或罐印,一般1~2天后即可自行消失。起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擦拭拔罐部位罐斑或罐印上的小水珠,如果在拔罐部位上出现小水泡,可不做处理,任其自行吸收;对于水泡较大者,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泡中水液,涂上龙胆紫。

肝胆火盛型:症见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突发加重,兼耳胀耳痛感,或有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烦躁不宁,或有胁痛,大便秘结,小便黄。

【穴位】太阳、耳门、听宫、曲池(或附近暴张血络)。

【治法】按以上穴位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进行吸拔,每日或隔日1次,每穴吸拔10~15分钟。

风热上扰型:耳鸣症见开始多有感冒等先期表现,起病较速。自感耳中憋气作胀,有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而自声增强。

【穴位】听宫、中渚、耳门、百会。

【治法】按以上穴位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进行吸拔,每日或隔日1次,每穴吸拔10~15分钟。

痰火郁结型:症见两耳蝉鸣不息,或“呼、呼”作响,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脘满,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穴位】听宫、翳风、行间。

【治法】按以上穴位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进行吸拔,每日或隔日1次,每穴吸拔10~15分钟。

亏虚型:症见耳内常闻蝉鸣之声,昼夜不息,夜间较甚,以致虚烦失眠,听力逐渐下降,兼见头晕目暗,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带下等。

【穴位】肝俞、肾俞、太阳、听会。

【治法】按以上穴位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进行吸拔,每日或隔日1次,每穴吸拔10~15分钟。

注意

拔罐疗法虽然适应证广泛,但是对于某些特殊情况还应谨慎处理,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者或皮肤患有疥癣等皮肤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不宜拔罐;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皮肤破损溃烂处、静脉曲张、体表大动脉搏动处、瘰疬、疝气处等局部不宜拔罐。

3.人体的眼、耳、口、鼻等五官部位和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4.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患者和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不宜拔罐。

5.皮肤局部毛发太多、太过细嫩或充满褶皱处不宜拔罐。

上一篇 : 不育拔罐疗法

下一篇 : 不孕拔罐疗法

中医拔罐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