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以身作则教出礼貌好宝宝

发布于 2023-04-04 9620次浏览

  1.见人不打招呼。孩子不愿打招呼,常见原因是:1.尚未了解此行为的意义;2.对陌生场合感到不安;3.情绪反应,抗拒父母的教育。

  2-3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礼貌,家长可在平时逐渐教孩子熟练一些礼貌用语,并多在家里进行场景练习。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不愿意打招呼的情况,不要当众责备孩子。比较合适做法是,私下向孩子解释清楚打招呼的意义,并教他们学习打招呼的常用语言。同时,在解释清楚后予以积极暗示:“妈妈知道你上次只是不明白,现在我告诉你了,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做好的,对吗?”

  在下次孩子见陌生人时,可以蹲下来在耳边提醒孩子。此行为一来给孩子壮胆,二来让孩子不易产生抵触。若孩子开口叫人了,可以及时称赞,以强化行为。另一方面,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经常有意识地主动问好,以供孩子模仿。

  2.不懂用餐礼仪。孩子学习用餐礼仪需要一个过程。家长不要一看不对就大声呵斥,父母的气会吓到孩子,使其行为更易不协调。

  父母应多与孩子共同用餐,但只需一人来教育用餐礼仪,若指令太多,孩子会反应不过来,造成信息混乱。教孩子用餐礼仪要逐个行为纠正,不要提高声调。纠正时眼神始终关注孩子,必要时手把手示范,并予以称赞和肯定。

  3.爱插嘴。家里有客人时,有些孩子会变得很兴奋,爱插嘴,随意打断大人的谈话。此时,孩子目的多在于引起关注,加入谈话。

  这其实是一个训练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好机会,与其随意打发孩子,倒不如就让孩子参与到谈话和接待的事情中来,让他感觉自己是被认可的,也会提升自信心。

  4.讲脏话。对于2-4岁的孩子来说,讲脏话可能只是一种模仿,孩子并不懂其含义,若不常说可忽略。家长过度紧张,反而会强化了孩子的关注,适得其反。

  对于稍大的孩子,要具体分析,他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是想表达强烈的情绪。家长听到后不要吼叫,但要放下手头的事情,用坚定的表情、语气,让孩子明白这是一种不受欢迎、不被接受的行为,并教会孩子如何用礼貌有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心情

  5.与小朋友争抢、打闹。在争执的场景下,先把孩子们分开,私下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再给孩子讲清具体过程中行为的对错。如果孩子总是抢别人的玩具,就要适当干涉,否则会成“小霸王”。如果孩子总是被别人抢玩具,“让他总和年龄小的孩子玩”或“让他变强”这两种做法都不妥。最好在平时私下跟他们讨论,如何在伙伴面前树立自己的影响力。

  尽量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找出解决争执的办法。如果孩子不懂遇到矛盾如何协商,家长可以把有争执的孩子拉到一起,了解双方需求,引导在平和的氛围下进行协商,必要时纠正孩子说话的语气和行为,以获得非武力解决争执的有效经验。

  广东省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 马健文

幼儿期教育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