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男童脑死亡,母亲捐出6个可用器官,坦言:这是他最好的归宿
发布于 2023-04-11 5383次浏览
发布于 2023-04-11 5383次浏览
小海今年19岁,是一名肾脏移植等待者,他已经等了1404天了。
但令人遗憾的是,肾脏只能存放24小时,小海却无法在第二天8点前赶到医院。
“下次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30万器官衰竭患者,其中仅有1万名患者接受了器官移植手术,还有大量患者在默默等待适合自己的器官,也有部分患者在等待中离世……
一个人的器官捐献或许可以挽救多个人,但在一些人眼里,“死无全尸”是大忌。
一、器官捐献是对死者的不尊重吗?
朱乃庚也不记得自己多久没睡过安稳觉了:手机24小时开机,半夜一接到电话就往医院跑,脑子里还要琢磨着,怎么和患者家属沟通……
朱乃庚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捐赠的协调员,这些年他带着他鼓鼓的公文包,跑遍安徽几十家医院。他的任务就是与捐赠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那种感觉就像灵魂在孤独的黑夜里彷徨、呐喊。没有强大的内心,真不知道怎么坚持。”朱乃庚表示,对于捐赠器官,患者家属十有八九都是反对、抗拒的。甚至有些人已经达成初步意向了,后来却因为某些原因临时变卦。
“当时一位因车祸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无效被判脑死亡。我和患者的爱人、女儿聊了两个多小时,他们已经要点头了。却因为患者其他亲属知道了,表示人死后怎么可以再挨一刀?最终家属表示不再考虑。”
朱乃庚表示这样的故事经常发生,他认为保存遗体完好的传统观念仍是器官捐献面临的最大阻力。
中国传统观念追求,人死后要留全尸。在部分人看来,人死后还在要他们身上开刀,灵魂不得安生,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对于所谓全尸,传统的土葬是将死者埋在土地里面,所以都讲究尸体的完整。然而现代人已经不推行土葬了,死后都是一把火烧了,化成骨灰,其实也没有什么“全尸”可言。
传统的“固有观念”其实很多漏洞,就比如一位病人生前开刀动手术,胃切掉一点,肺切掉一点,肝脏切掉一点,肠子切掉一点,患者总算活过来了。但为了救命,他的身上早已“千疮百孔”,如果说要保持身体完整,那干脆就不要去做手术了。
二、器官捐献:生命的接力与延续
如果换个角度去看待,器官捐献其实是“另一种活法”。
2019年9月,北京市一处房屋意外坍塌,还不满2岁的满玉昂从废墟被救下。经过医生抢救未果,23天后,被确诊为脑死亡。
医生告知玉昂妈妈,有一位12岁的小朋友需要心脏,而玉昂的心脏可以让这个生命垂危的小朋友获得新生。在经历了20多天的挣扎,玉昂妈妈决定捐献儿子所有可用器官。
“最起码他的生命还在别人身上延续。他的器官还能救四到六个小孩,这也是他最好的归宿,对我们心里也是种安慰。”
满玉昂的肝脏运往北京,两个肾脏一个运往郑州,一个运往广州。两个眼角膜也融入新的生命,代替他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当问起玉昂妈妈是如何舍得捐献这六份“珍贵礼物”时,她说:看到别的家长在等待,只要一个心脏孩子就能存活,她知道失去的痛苦,她不愿别的家庭也经历这些。
玉昂的心脏救活了一个小女孩,医生用录音机记录下来她的心跳,放进小熊里,送给了玉昂妈妈。
扑通扑通的心跳声,这对玉昂父母来说,大概是世上最美好的声音。
心脏在另一个“健康”的身体中有力地跳动着,虽然玉昂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但他的心跳却不会停止。
三、你愿意成为一名器官捐献者吗?
2020年,中国红十字会数据显示,全国人体器官捐赠志愿登记人数超200万,累计实现捐献2.8万余例,捐献器官8.3万余个,有8万余人的生命得到挽救。
临床统计,我国每年因器官衰竭等待移植的患者超过30万,但捐献的器官只有1.7万余个,仍有大部分患者在等待中去世……因遗体短缺,部分医学院校无法进行人体解剖,只好取消该门课程。可见,捐献短缺问题依然严重。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器官捐献者呢?
小九在后台收到有热心网友留言:想要捐献器官,但不知道怎么登记?
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年满18岁,带上自己的身份证,到就近登记器官捐献管理机构填写并递交《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或登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进行线上登记。
此外,也可以通过邮寄、传真等形式向登记管理机构递交《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
图源:央视新闻
为了鼓励器官移植,支付宝也推出了“便民”登记:打开手机里的支付宝,找到“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网,动动手指,不到10秒,一键就可完成公民器官捐献的志愿登记。
“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网于2016年底在支付宝上线。该平台已与全国40家医院实现对接,公众可通过支付宝平台、相关医院官方网站及公众号等途径进行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截至2020年6月10日,施予受网站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已超过133万人次。
器官捐献只是一种个人意愿与理念认同的表达,并不代表不捐赠就是“没有爱心”、“不善良”。
比起捐赠者的意愿,我们更应该重视捐献者背后困难家庭的救助;明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相关规定,保护捐受双方的权益等等,让这些捐献志愿者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及“安全感”。
参考资料:
[1] 《奔走在生死之间!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的独白》.健康时报网.2017-04-14
[2] 《器官捐献者家属,为何不敢接受采访?》.视觉志. 2020-09-01
[3] 《疑惑 | 为何器官捐献自愿无偿 移植患者要花几十万?》.央视新闻. 2015-04-1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