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心理空巢”
发布于 2023-02-25 6957次浏览
发布于 2023-02-25 6957次浏览
“医生,为何我老伴的性格越来越古怪了?他现在都不愿意出门了。”“为何我的父亲退休后,整天闷闷不乐?”……在心理康复中心里,时常听到来者提出各种各样的老年心理问题。
蜗居老人
“我父亲自从退休后,整天闷闷不乐,喜欢在家静静地发呆,很孤独。我很担心,因此带他来跟你们聊聊。”跟着女儿来咨询的覃先生一脸的憔悴,精神状态很不好。
覃先生的女儿告诉记者,他父亲原来是一名处级干部,65岁退休后,经常在儿女面前叹气,诉说他不用开会、批文件了,不知道时间如何打发,感受不到人生的价值。“我母亲5年前就过世了,剩下父亲一人独居,退休一年多了,他一直蜗在家里,老说活着没有意义,情绪很低落、悲观,我特别担心,又不懂得如何开导老人……”
对策:培养兴趣爱好,生活就过得充实
专家:覃老是一名典型的“空巢老人”,他的心理问题是无法自己完成退休角色的转换。我们说,人生有不同的角色,比如由童年到成年、由单身汉到丈夫、父亲、爷爷等,都存在角色的转换问题,如果自己无法进入新的角色,就无需再演“独角戏”,需要接受心理咨询,让心理医生帮助他完成退休角色的转换。
首先,覃老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想想自己有什么原来喜欢做的、可是因为没有时间完成的事情;另外,多跟早已退休的朋友、同事联系,回忆一下上班生活,谈谈他们退休后的生活,找到精神支撑,放下一些东西,找到自己新的位置。
只要覃老走出去,不蜗居,会慢慢地摆脱孤独。可以每周咨询一次心理医生,谈谈一周的生活感受,谈谈自己都学到了什么,在医生的支持、理解和鼓励中,覃老会慢慢地进入退休生活。
以前曾有一个跟覃老一样的病例,经过心理医生3个星期的开导,最后可以跟着另―位退休老人去遛鸟了,懂得自己到公园、河边去寻找乐子了,生活又变得充实起来。
“变性”老人
张老太面对询问她的记者,一开口就滔滔不绝:“我老伴今年75岁了,去年开始,性格就变得古怪起来。他原来很喜欢打门球、散步和聊天,可如今是足不出户,天天―个人搬张凳子坐在阳台上,发呆一整天,我问他是怎么了,他就很暴躁地回答我,说我怎么总是老问他这些无聊的问题。你说说,他这算是咋回事啊!”
张老太数落老伴说,他还变得反应迟钝起来,“你说,我们的儿女都在上海,在南宁就我和老伴,原来一个豪爽、人见人爱的老人,怎么就变成了内向,不爱说话,脾气古怪的人了呢?”
专家:张老太首先要带老伴去医院做一个脑部CT的检查,看看是否因为脑部器质发生病变,如脑萎缩等引起的性格的改变。如果是因为腑部萎缩引起的性格的改变,张老太只能理解老伴,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比较难纠正,就顺其自然。
如果排除了脑部器质的功能问题,才可以考虑是否是精神障碍问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让老人打开心结。张老太也要多理解和包容老伴,没有必要强迫老伴非要出门,要顺着老伴的想法,试着跟老伴多沟通,可以带着他一起出去玩。
抑郁老人
人到中年的甘女士因为不懂得如何照顾70岁的抑郁症婆婆而大伤脑筋,她找到心理咨询师询问。
据甘女士透露,其婆婆在两年前已经被医院确诊患有抑郁症。因为儿女都有自己的房子,她是―个人住在大板二区,独自生活,“医生,你看我是这种情况,应该如何照顾婆婆呢?”
对策:电话问候,常回家看看
专家:针对甘女士不能与婆婆同住的情况,她需要做好三件事情,才能缓解老人的抑郁症。
一是不定期地用电话进行沟通,了解婆婆的生活情况;二是多劝婆婆下到居住小区的院子里活动,包括下棋、打乒乓球、耍太极拳、画画,或是由甘女士领着到院子里活动;三是常回家看看老人,多给老人关怀。中国老人喜欢儿孙满堂的热闹,老人满足了、快乐了,心理层面好了,疾病就少。
另外,甘女士还要劝婆婆不要想痛苦的事情,要想高兴的事情,关注生活积极的方面,才能逃离抑郁。
相关链接
退休老人如何打发时间
老年人辛勤大半辈子,突然退休回到家里,无论是外界环境还是心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少人变得茫然、空虚、无聊和忧愁,不知道晚年怎么打发。这样势必影响健康。那么,退休之后的生活该怎样过呢?
退休老人首先要树立“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驿站”的思想,克服“无为无聊”的自卑心态,积极向上,精神充实。
其次,退休老人们要从各自的年龄、特长、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出发,自我设计,将退休生活的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
在健身锻炼方面,早上可选择跑步、气功、拳剑舞操等项目。晚上可选择散步,持之以恒。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可避开节假日高峰,结伴出门旅游,饱览祖国名山大川。
老年人亦可适当从事家务劳动,或学习烹饪,或种花养草,或逗养宠物,从中获得乐趣。还可以探亲访友,谈天闲聊,或是舞文弄墨,怡养身心。
退休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充实了,才不会感到无事可做,才不会感到空虚无聊。
社区呼唤“健康管理”
据统计,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26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预计今后将长期居于世界首位。这将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未来人口的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记者走进一些社区发现,“空巢老人”出现很多发人深思的生活问题,如独居老人猝死无人知晓,精神病老人无人照看,而更多的是有心理障碍的老人不懂得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人老了,又有病,就是有儿女又能怎样?谁也离不开社会的照顾。因此,目前社会呼唤社区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心理医生也是一种创新,社区医生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固定的人群,熟悉患者情况,有充足时间与患者沟通,有条件、有能力提供个性化的、连续的健康管理。
在城市,社区被称为“社会细胞”、“执政基础”。其实,每一个人的内心都非常渴望获得关怀和帮助,希望享受温馨与和谐,从而提升生活品质,政府构建社区“健康管理”迫在眉睫。
(实习编辑:潘信凝)
上一篇 : 挣脱抑郁症恶魔
下一篇 : 开给虚荣女人的心理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