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宫肌瘤和平共处

发布于 2023-01-29 7889次浏览


  子宫,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住的第一间房子。

  它拥有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就像个精心设计的暖房,是孕育生命最理想的场所。

  和所有的土壤一样,在孕育生命以外,它也有可能长出些“病虫害”。

  子宫肌瘤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有多大比例的子宫长有子宫肌瘤,教科书上多说在育龄妇女中,约有1/4的人患有子宫肌瘤。这个1/4的比例肯定是“门缝里看瘤”。医学家统计出来的数字多是有症状来看病的病人或是去检查能查出来的情况,而那些没有症状,查也查不出来的子宫肌瘤可就全都“漏网”了。因为绝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毫无自觉症状,用手做妇科检查,那埋在两厘米厚的肌肉里的小肿瘤根本就摸不出来。就算你做B超、彩超、CT等检查,不到1厘米直径的小肌瘤也看不到。化验血、尿也没用。反正很小、很早期的子宫肌瘤很难被诊断出来,都被忽略了。有人说我是用病理切片做出的诊断,那也会有疏漏。因为即使是连续切片,两片中间也有间隙。所以1995年克拉莫尔认为:“75%以上的子宫都长有子宫肌瘤!”3/4这个比例有点吓人,但是如果把小肌瘤也算上,说一半以上的育龄妇女都长有子宫肌瘤,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

  子宫为什么这么爱长肌瘤

  像患病率一样,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悬案。其实所有肿瘤的病因现在都不是很清楚,不过,有些因素可以促使子宫肌瘤发生、成长,可以来了解一下。

  女性激素里有一种雌激素,它的存在与子宫肌瘤关系密切。女童的卵巢还不分泌雌激素,所以小女孩就从不长子宫肌瘤。青春期长的也不多。但我们也碰到一例,才十六七岁,子宫大得像怀孕四五个月似的。妈妈愁得不行。研究后还是做了手术。只把大肌瘤挖走,为了保护子宫,小肌瘤就未太彻底挖,等婚后、生育后再考虑彻底手术。

  育龄妇女雌激素分泌多了,子宫肌瘤就长多了。40岁左右是长肌瘤的顶峰年龄。绝经后,雌激素由少分泌到停止分泌,子宫肌瘤一般也就自行萎缩,甚至消失了。

  怀孕时,胎盘分泌的雌激素比平时高几百倍,所以孕期子宫肌瘤也疯长。

  女人都分泌雌激素,但并非人人都长子宫肌瘤,得看子宫的肌肉细胞对雌激素敏感不敏感,即所谓“受体”问题。

  孕激素(黄体酮)是另一种女性激素,现在认为也与子宫肌瘤形成有关。

  子宫肌瘤也有遗传因素,有明显的家族病史。据说肥胖者也容易得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恶变的几率很低

  子宫肌瘤太多见了,但一般还可以和它和平共处,因为它不太引起症状,而且变成恶性瘤的概率极低。一般认为低于1%,郎景和教授说可低于千分之一。所以子宫肌瘤患者不要老是忧心忡忡的怕恶变。心理因素对患病来说非常重要。子宫肌瘤恶变了不叫癌,应叫子宫肌肉瘤。

  子宫肌肉瘤虽少见,但因不易早期诊断出来,又易转移,手术不易彻底,化疗、放疗又都不太敏感,所以治疗后的复发率比较高,五年存活率只有一半左右。因此,如果绝经后子宫不仅不萎缩,反而长大,或者中年妇女肌瘤体积增大太快,就要及时、认真检查,尽快弄清肌瘤良恶,别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大多情况下可以与子宫肌瘤和平共处

  子宫肌瘤,如果把小肌瘤也计入,绝大部分是没有症状、不影响健康和婚育的。

  有无症状,那得看肌瘤长的部位。部位有两层意思。一是说长在什么地方。只有5%的肌瘤长在宫口处,95%都是长在子宫体部。二是说肌瘤长的层次深浅。2/3都是长在子宫壁内(肌层内),1/4是突在子宫外表面叫浆膜下肌瘤,1/10是突在子宫腔内,叫黏膜下肌瘤。这种黏膜下肌瘤增加了子宫内膜的面积,引起血管充血,表面还容易溃疡、感染,这就容易引起月经症状,主要是经量多、经期长。黏膜下肌瘤如果突得太厉害,还可以脱出子宫口,掉进阴道,那会引起更厉害的出血和感染。

  子宫肌瘤一般不会引起疼痛,除非肌瘤内部发生坏死、出血,叫红色样退变。但是如果肌瘤长得不是地方,而且个儿较大,也可以产生压迫膀胱、直肠的症状。

  不过以上症状出现的概率都不大,尤其是一般大小的肌瘤。所以得了子宫肌瘤不必背上思想包袱,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和它和平共处。

(责任编辑:王杨)

子宫肌瘤预防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