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肠道也可很通畅

发布于 2023-06-28 6036次浏览

  不少人会出现大便秘结现象,很多人会自行到店随便买一些通便、润肠茶、排毒丸之类药物,以解除便秘之苦,但事与愿违。其实,大便不通,调治要辨证。因大便秘结可因热结、气滞、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而发生。

  ●热结便秘

  因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而出现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干、口臭,甚或腹胀腹痛。调治宜清热润肠通便。

  药物调治:火麻仁、枳实、大黄、厚扑、白芍、杏仁、生地、玄参、麦冬、芦荟等。

  辅助药膳:

  ①麻油菠菜:菠菜250克,麻油15毫升。菠菜洗净,放进沸水中烫3分钟,取出,加麻油拌匀食用。每天2次,连服一周。

  ②冰香蕉:香蕉肉250克,冰糖30克。同放炖盅内隔水炖服,每日1~2次,连服一周。

  ③决明葛粉粥:决明子30克,葛粉3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先将决明子炒至微有香气,然后煎汁取汁,放入大米、葛粉煮粥。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1~2分钟即可。

  ●气滞便秘

  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出现大便不通,欲便不能,嗳气频作,或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调治宜顺气行滞。

  药物调治:沉香、槟榔、台乌药、木香、枳实、大黄、山枝子、大腹皮、厚扑、荔枝核等。

  辅助药膳:

  ①柏子仁炖猪心:猪心一个,柏子仁20克。将柏子仁放猪心内,隔水炖服,每周2次。

  ②水煎黄豆皮:干黄豆皮200克,加清水煎煮30分钟,分2次服食,每天一剂,连服一周。

  ③砂糖红薯叶:红薯叶500克,白砂糖15克,食油、食盐各适量。将红薯叶洗净,加砂糖油盐煮熟食用。每天2次,连食数天。

  ●气虚便秘

  因肺气弱、中气不足、传导无力而出现大便困难,虽有便意而难于排出,肢体困倦,气短言。调治宜补气健脾。

  药物调治:黄芪、火麻仁、陈皮党参当归、白密、白术、升麻、柴胡、黄精、麦冬等。

  辅助药膳:

  ①人参决明茶:取生晒人参12克,决明子30克。用时,生晒人参切片,决明子打碎,煎水代茶,每天饮用,7天为一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

  ②参芪煎:党参30克,黄芪20克,肉苁蓉20克,猪瘦肉50克。加水煎服,每剂药可煎2次,每天分2次服用,连服数天。

  ③黄芪煎:黄芪25克,陈皮15克,火麻仁20克。煎水内服,每剂药可煎煮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血虚便秘

  因血份不足,不能滋润大肠而出现大便干结,面色苍白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健忘。调治宜养血润燥。

  药物调治:当归、生地黄、胡麻仁、桃仁、枳壳、首乌、甜杏仁、柏子仁、桑葚子、熟地黄、秦艽等。

  辅助药膳:

  ①桑葚煎:桑葚子50克,生首乌30克,胡麻仁15克,冰糖20克。煎水,服时加冰糖。

  ②当归肉蓉红枣水:当归20克,肉苁蓉20克,红枣4个。红枣去核,然后将3物用开水浸泡代茶饮用。

  ③熟地首乌糖粥:何首乌30~60克,熟地黄30克,当归10克,红枣5枚,大米100克,红糖适量。先将红枣去核,何首乌、熟地黄、当归同放入砂锅内煎取药汁,加入大米、红枣煮粥。粥熟加入适量红糖。

  ●阴虚便秘

  因阴液不足,不能滋润大肠而出现大便干结,形体消瘦,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调治宜滋阴

  药物调治:熟地黄、山茱萸、淮山、牡丹皮、泽泻、茯苓、火麻仁、玄参、玉竹、女贞子、别甲、龟板蜂蜜等。

  辅助药膳:

  ①松子仁蜂蜜粥:松子仁30克,糯米50克,蜂蜜适量。将松子仁捣成泥状,加入糯米煮粥,粥成待温冲入蜂蜜,分早晚空腹服食。

  ②番薯糖水:番薯500克,红糖适量,生姜2片。先将番薯削去外皮,切成小块,加水适量煎煮,待番薯熟透变软后,加入适量红糖和2片生姜,再煮5分钟,待温食用。

  ③菠菜猪血汤:菠菜500克,猪血250克。菠菜洗净切段,猪血切块,加入适量水煮汤。熟后,调味服食。每日或隔日一次,连服2~3次。

  ●阳虚便秘

  因肾阳虚弱,阴寒内结于肠道,使肠道传送乏力而出现大便干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喜热怕冷,腹中冷痛,腰背酸冷。调治宜温阳通便。

  药物调治:当归、牛七、肉苁蓉、熟附子、大黄、干姜、党参、枳壳、肉桂、锁阳、升麻等。

  辅助药膳:

  ①葱白阿胶液:葱白3根,阿胶12克。先将葱白洗净,加水250毫升,用中火煎煮20分钟,然后放进阿胶烊化后温服。每天一次,连服数天。

  ②二仁猪肺汤:杏仁15克,胡桃仁20克,当归15克,猪肺250克。先将清洗干净的猪肺切片,与杏仁、当归、胡桃仁一起煮汤,熟后调味,饮汤吃猪肺。每天一次,连服数天。

  ③蓉羊肉粥:肉苁蓉20克,精羊肉150克,大米50克。先将肉苁蓉加水100毫升煎汁,精羊肉切片加水200毫升?煮,煮至肉熟烂备用。另用清水300毫升,加入大米煮粥,煮至米开汤稠时,加入肉苁蓉汁和煮好的羊肉同煮片刻,调味食用。早晚温热服食。

(实习编辑:嘉瑶)

疾病食疗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