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检查 他们都在说什么?

发布于 2023-02-09 8636次浏览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个年龄在18岁以上或者有过经验的女性每年接受一次妇科检查,40岁以上的女性每半年检查一次。妇科科检查一般包括宫颈检查、子宫检查、B超(在中国,乳腺检查属于外科检查项目)等项目,目的是预防子宫以及宫颈等器官的病变。但是在我国,定期接受常规妇科检查的女性并不多见,不少人认为妇科检查没有必要,还有不少人对于妇科检查充满了恐惧和担心。

  基于此,我们和新浪网女性频道联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一共有12180人填写了问卷。其中认为定期妇科检查非常重要的占到接受过妇科检查的90%以上,但是只有60%的人接受过妇科检查。不少人因为不好意思而不想去,或者对于过程不了解而不敢去,还有近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觉得没有病不用去做检查。至于选择在哪里接受检查,超过60%的人选择在专门的妇科医院,选择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则占到不到四成。当问到接受检查时的感受时,不少人表示对于医生的态度印象深刻,而对于医生的态度,负面印象(诸如不近人情、凶悍等)比正面印象(诸如专业、亲切等)要超出一倍以上。绝人多数人住看过妇科检查之后不想让家人知道,而不想告诉男朋友或者丈夫的也占到了近一半。很多人在提到妇科检查时用了“担心”、“怕”或者“不了解”这样的字眼。

  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在思考,是不是由于“不了解”而“担心”或者“害怕”?她们恐惧到底有没有根据?于是,我们特地请了一位志愿者亲历真实的妇科检查,并且采访了妇科医生,以及陪同过女友做过妇科检查的男性朋友,从方方面面了解“男宾止步”的门里门外。

  缘起

  前几天单位组织体检,一项一项查完后几个女同事一起到了妇科――虽然在电影,电视中看到过如此情景,但毕竟没有过亲身体验,心里不免紧张

  在妇科门口,负责分号的护士问:“结婚了吗?”

  “没。”我和同事异口同声。“没结婚的不给查妇科。”

  旁边那么多认识不认识的人,众目睽睽之下,愣头愣脑的我们退出了队伍――不论性格有多不羁,相信在那种场合下能脱口说出“虽未结婚,但我有正常生活”的人还在少数。

  回来后,另一位同事也遇见了同样的情况:“我跟人家说我结婚了,就进去了。”那都是怎么检查的?快人快语的同事也忸怩了起来,“哎,还不就是那样子……”

  其后,和几位朋友聊天同,竟发现做过妇科检查的寥寥无几。于是有人提议大家一起去,“大家去,壮个胆儿。”这妇科检查,倒成了一块胆量的试金石了,检查最后是做了,走出妇科时长长舒了口气:“早知是这样,何必……”


  亲历者如是说……

  接受《风采》的这项“任务”,并不轻松,毕竟我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形式的妇科检查。不过同事小彤听说之后却认为这是件好事――她每半年就会接受一次检查,结婚以来一直如此。因为她们家族中超过 40岁的女性,已经都没有了子宫,能够及早查出隐患,自己便有可能逃脱厄运。小彤的态度让我坚定了接受此次妇科检查的决心。

  检查的前一天,编辑便打电话通知我已经预约了,第二天早上在医院门口见。周六早上8:30,我和编辑在医院门口会面,才知道妇科门诊号果真早就没有了,幸亏之前拿了预约号,要不就白跑一趟了。

  8∶40

  走到四楼妇科,医院的味道愈加浓烈,不止是水,白帽口罩间冷竣的双眼更让我紧张。

  我把挂号的东西交给分诊台,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等待。

  候诊厅的票房不错,四五十个座位几乎满了,身后的女孩只有14岁,因为长得太胖,影响到了下面,妈妈和嫂子才带她来看病。其他都是二十到四十岁的女性,多数有人陪着。陪同的主要是男性,看得出来他们都是陪着女朋友或者老婆来的。不少人看上去有点沮丧,恐怕是担心别人的眼光。有些看着报纸,有些则低头玩手机。目光所到之处的男子,无一不是目光呆滞,倦意连连。

  大厅里的人进进出出,还百转悠着发小广告或卖报纸的,人来人往,医生也不时拿起小麦克风叫号,但这里仍然十分安静,安静的,让我又想起小彤。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袭来,孤独和无望。如果是小彤,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顶多也就是和她的阿姨婶婶一样,一刀割掉,可我呢……看起来好端端的我,只能说“看起来”了,正准备接受宣判――仿佛这不是医学的宣判,而是命运的宣判,对一个毫无安全感的女人

  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我是不是再也不是女人了,或者,他还会继续爱我吗?我是不是有可能嫁不出去了……问题一个接一个在我脑袋里打转,快让我抓狂。不知是谁的手机忽然响了,铃声竟然是“我想我会一直孤单,过着孤单的曰子……”鼻子酸酸的,快要落下泪来。

  漫长的一个小时过去了,分诊台的医生叫号终于叫到我的名字,我站起身来,穿过“男宾止步”的门廊,走了进去。

女性体检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