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作为心理药物存在着

发布于 2023-06-26 5346次浏览

 

  以前在工厂,每天工作间隙,蜚短流长议论是非似乎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有些“是非”技术含量很低,一听就知道是粗制滥造胡编的,可是大家依然传播得津津有味。于是我常想,是不是自己所处的层次太低,也许白领阶层不至于这般粗俗。

  后来转行从事文化工作,大抵也算个白领了。果然,午休时分,同事们闲聊的话题雅致了一些。不过聊得多了,发现一个怪现象,包括我本人在内,我们似乎都是各自亲友圈子里混得最差的一个人

  “我的一个同学在深圳已经开了3家公司,资产好几千万……”

  “我表妹嫁了个海归,上个月刚去欧洲旅游……”

  “我一个朋友炒股,6个月就赚了200万元……”

  聊着、聊着不免情绪低落,继而诧异为什么混得不好的人都进了我们公司,难道我们公司就是“废品收购站”?

  终于有一天,某同事聊起他一位朋友投资200万元办了一家杂志,等他说出那位朋友的名字,我不禁哑然失笑。那个人就是我的邻居,是个夸夸其谈的家伙,他能拿得出2万元都足以让人刮目相看了。

  为什么现在的白领同事都喜欢吹嘘自己的亲友呢?久而久之,我悟出了几分。同事之间太熟悉,自我吹嘘难免露馅。通过吹自己的亲友,曲线自我抬举便成了一种心理需求。俗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都是“高尚人士”,自己能不高尚吗?

  相对而言,文人应该是比较淡泊名利的。因为我平日喜欢写作,也结识了一些文友,常常互相探讨写作问题。一日谈及近来的发表情况,某文友说广西张某文章发得多,平均每天发表30篇千字文。听得我误以为自己患了中耳炎,重复“收听”一次无误,又怀疑制造这条传闻的家伙得了脑膜炎。一天发表30篇,一个月900篇,怎么可能?可是某文友却深信不疑,和我争论了半天。后来我渐渐想明白了,某文友之所以要相信这样荒谬的传言,是因为他本人是自由撰稿人,他希望它是真的,这样可以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自己相信写作会有光明的前途。

  “谣言”的名声一直不好,不过就像砒霜那样,既是,同时也可以治病,“谣言”在不损害他人的情况下,作为心理药物存在,也无可厚非。

(实习编辑:甘亦)

心理八卦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