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装满问号的小脑袋
发布于 2023-11-25 4837次浏览
发布于 2023-11-25 4837次浏览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陌生的周围世界感到越来越新奇有趣。2岁半以后的孩子常常会提出许多为什么:“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小猴子的妈妈为什么不给他穿衣服?”“为什么十字路口一会儿红灯亮、一会儿绿灯亮?”也许孩子的问题大人听起来感觉到幼稚可笑,稀奇古怪,但这说明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在发展。那么,什么是思维呢?
思维是宝宝的大脑体操
思维属于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小儿智能活动的核心。小儿思维有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两种。具体形象思维是根据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行联想的,即依靠感知和自身动作进行思维、离开动作思维就终止。而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使思维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方向性和灵活性。因此,思维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过程的基础上产生,又远远超过这些过程,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点,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孩子的智商高,那他的思维能力也一定会强吗?
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个人聪明或智商高,只说明他有创造的潜力,但并不能说明他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在智商测验中分数很高的孩子并不能保证他善于思考。因此,无论是哪一个孩子,都不能忽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逐渐培养他优秀的思维方式。
思维过程三阶段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过程的第一阶段。对儿童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最好的方法是和孩子交谈,在谈话过程中既可以引导孩子对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又可以发展他的语言能力。
实例:我的小外孙同同在1岁多就可以与大人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在晚上与妈妈一起亲子共读的20分钟时间里,他妈妈经常会根据童书向他提问题,如“狗有几条腿?”“猫有耳朵吗?”“你的头上都有什么?”等等。我们经常训练同同简单的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到了他2岁以后我们就用其他方法进行训练了。例如指出图画中缺少的部分,并让他填图,拼图,玩找错误的游戏。他爸爸有时来武汉将我们家中坏了的应急灯、小收音机等电器带回去让他拆毁,让他看里面的东西,有时将玩具让他拆开,然后再让他拼好等等,以训练他有效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比较是思维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比较是孩子认识事物的重要过程,通过比较,孩子才能区分不同的事物。孩子比较能力的培养,可以在他的生活实践中,从开始认识事物起,引导他们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实例:我的小外孙同同他爷爷奶奶带他到公园去时,经常拣一些树叶进行比较,告诉他各种树叶的不同之处。在他2岁时他就会告诉我们松树叶长、细;榕树叶宽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比较的内容应从事物的单一特征的比较过渡到多种特征的比较。如“两只狗谁大谁小?”“两棵树哪个高哪个低?”“两只碗,哪个大哪个小?”等等,多让孩子进行直观的比较,进行实物分类游戏等。
思维的第三阶段是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并与非本质属性分开的过程。例如,我们对苹果、梨子、香蕉、菠萝等东西进行比较后可以提出“水果”的特征,并将形状、颜色等特征与这一特征区分开。
刺激刺激再刺激
小儿的思维是在语言发展的基础上、在具体活动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掌握事物与事物之间一些简单联系而产生的。在幼儿期,孩子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他必须借助具体的物体和动作来进行有限的思考,这种具体形象思维的范围对于人大脑巨大的潜能来说太狭窄了,还只是思维的原始水平状态。这个时候,多给孩子具体形象刺激,能促进这种形象思维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具体形象刺激量的积累,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会逐渐发生质的变化。
儿童的思维在1岁左右开始产生,是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具有一定形象性的低级形式思维活动,这时知道“妈妈”这一词只是指自己的妈妈。
1岁半的宝宝拿到妈妈的一串钥匙时,会拿其中的一把钥匙走到橱柜旁,做出开锁的动作。宝宝把有胡须的人都叫爷爷,把各种不同的汽车都叫车。
2-3岁小儿的思维具有直觉性,依靠感知和自身动作进行思维,离开了动作,思维过程就终止。如宝宝拿一根小棍当马,骑在上面边跑边喊,当小木棍被拿走后,游戏也就停止了。
3岁以后,宝宝生活范围逐渐扩大,他不但接触家庭和幼儿园的各种事物,而且接触到更广泛的自然界和社会,因而知识经验逐渐丰富。与此同时,宝宝的认识兴趣也日益发展起来。这表现在他经常提出“怎么样?”“为什么?”一类的问题。这时期的宝宝思维已开始摆脱动作的束缚,学会在动作之前就能在头脑中依靠表象进行思考,使思考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预见性。但这个时期的孩子思维还不能离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对事物的概括也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因而常常是非本质性的概括。这时的孩子已能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判断,但限于经验的缺乏,经常用自己生活的逻辑和主观愿望代替事物客观的逻辑,不少推理是不合逻辑的。
到孩子四五岁时,思维的独立性开始表现出来,可以逐渐摆脱物体和动作的支持,而主要依靠事物的表面形象进行思维。例如,幼儿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时表面上看他能算出3+4=7,但实际上他并非对抽象的数字进行了分析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实物表象或数自己的手指头等具体形象才算出来的。
培养宝宝思维能力的实用技巧
思维训练是有规律可循的,对思维的训练宜早不宜迟,婴幼儿时期是训练思维的最佳时期。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各种智力因素都呈上升趋势,缺少固有的思维定势、经验偏见,是一张白纸,可以描绘最美的图案,容易吸纳新事物。另外,从脑生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年纪小,机械机记忆能力较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分析综合能力将要增加,而机械性记忆能力将自然衰退一些。
技巧1:善待宝宝的“问题”
孩子提问的状况是判断其智力发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父母对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都应耐心回答,要善于回答孩子的提问。不要不关心孩子的提问,更不能简单地回答:“不知道!”不耐烦、轻视、嘲讽甚至压抑孩子的提问,必然会泯灭孩子智慧的火花。父母能否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一种教育艺术。
小点子:父母对孩子的好奇心要善于引导,给孩子提一些适合其心理发展水平的问题,比如,天为什么会下雨?凉水怎么会烧成开水?等等。
孩子常常会从成人的问题中受到启发,产生联系,提出天为什么会下雨,水为什么会变成冰等一系列问题。可见,家长的发问又会成为孩子好奇心的动力。孩子的抽象概括能力最好从直接感知事物中得来,他们的抽象概括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在婴幼儿时期应尽量扩大他们的感知范围和知识经验。让他们尽可能多看、多听、多摸、多玩,从而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父母可指导他们多动脑,对获得的材料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
技巧2:引导宝宝积极思考
我们经常会问同同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能浮起来?”“什么东西会滚动?”谈到什么能滚动还有个小笑话,当我们问同同什么能滚动时,他回答说球;再问还有什么时,他说同同能滚动,接着就在地上滚起来,把全家人都笑得东倒西歪的。虽然他理解能力有限,但说明他在思考。因此父母让宝宝在做一些分类游戏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问题,使宝宝思考逐渐深化、细化、准确化。
第二种方法是可以用智力游戏来训练,主要有分类游戏和算术游戏,也可以训练这种思维品质。
第三是猜谜语。这是一种独特且效果极好的方法。
技巧3:鼓励宝宝“异想天开”
宝宝在1岁左右,如果拿着某个玩具聚精会神地玩,而不是拿起来就扔掉,我们就应该及时夸奖他,并和他一起玩,启发他尽兴地玩。如果孩子用了一种出人意料的方法玩玩具,不但要夸奖他,还要鼓励他再多想出几种方法来玩。
兴趣是孩子获得知识非常重要的源泉。因此,父母应尽量调动孩子的感觉器官,使其对周围的一切感兴趣,从而不断丰富他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感性知识和经验,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和探索问题,提高应用已有的感性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点子:引导孩子观察某一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名词性特征,如它的部分、全部、材料、质地等,还要观察它的形容词特征,如它的功能、功用等。每增加孩子思维的一个维度,思维的内容就会增加很多。
上一篇 : 用故事打造孩子完美想像力
下一篇 : 不要扼杀宝宝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