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发布于 2023-02-10 6864次浏览

  内省智能是指对自我有相当的了解,能意识到自己内在的情绪、意向、特点等,这种自我把握的能力是婴儿出生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最初的萌芽便是“自我意识”的产生。

  初生的婴儿意识是混沌的没有明确的主体和客体的区分,基本没有自我意识,只有生理需求提示着我的存在。因此,喂养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的喂养,不但能促进婴儿身体的发育 ,还能促进其心理的发展,使婴儿尽快摆脱混沌状态,逐渐耳聪目明,并且客体清晰,主体明朗,从而促使自我意识的发展。

  1 “我”的存在

  自我意识的核心是“我”,这个看来不成问题的“我”,对于幼小的婴儿却是很成问题的。“我”这个概念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的。初生的婴儿完全没有“我”的意识,分不清主体和客体只不过是在以后与外界事物不断地交互作用中,才逐渐“发现”自我。这个发现自我的过程开始是模糊的,以后渐渐清晰起来。

  自我意识的认识过程是可以促进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对婴儿的刺激。在积极的环境里,婴儿能较快地耳聪目明起来;而在消极的环境中,婴儿却久久地停留于混沌状态。

  为让处于混沌状态中的孩子尽快启蒙,就应该尽快让孩子眼睛明亮起来,耳朵灵敏起来,手、脚活动增多等。为此,适当而丰富的刺激是很有效的,需要注意的是:

  (1)不要忽视孩子的“看”,要想办法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孩子多看,喜欢看,小眼睛骨碌骨碌转起来,从而逐渐意识到“这是我看见的”;

  (2)不要忽视孩子的“听”,要多对孩子说话,还要夸张地说(伴以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孩子听各种好听的声音,引起孩子对声音的兴趣,从而逐渐意识到“这是我听到的”;

  (3)别以为孩子的手、脚不灵活就图式孩子的“动”,小手和小脚是孩子重要的感知觉通道,要刺激孩子手和脚的肌肉,让小手多触摸,小脚多活动,从而逐渐意识到“这是我的手和脚”。

  游戏活动

  碰碰小手碰碰脚

  做法:婴儿要多活动手和脚,当孩子醒着的时候,大人可以有意识地触动孩子的小手,例如捏捏小手指,点点小手心,握着小手摇一摇等,促使孩子的手部肌肉产生反映,逐渐能做出屈伸、握拳的动作。大人常常碰碰小脚掌、推推小脚、挠挠小脚心,促使孩子做屈伸和蹬腿动作。这样做能有效刺激孩子手部和脚部的肌肉,引起孩子相应的反射动作,有利于中枢神经的发育,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四肢的存在,同时让孩子获得愉悦的感受,高兴起来。此活动最好在给孩子喂奶之前进行。

  看人脸

  准备:妈妈的大幅照片,彩色人像,会眨眼、动嘴的娃娃等。

  做法:大人坐在孩子旁边,微笑着注视孩子,稍后,对孩子伸伸舌头、张张嘴巴、眨眨眼睛(一次只动一个部位),动作要夸张一些,重复做几次。然后把准备的照片、人像、玩具等一一呈现给孩子,每种物品持续呈现10秒钟左右,同时伴以生动的话语,引起孩子对所呈现物品的注意,从而发生兴趣,出现愉快的反映。从出生起,孩子就能看某一目标,在外界事物的刺激中,孩子最喜欢注视人脸,说明孩子天生就有社会交往的潜能。

  这个活动有利于孩子的视觉启蒙,发展其注意力。

  照镜子

  准备:镜子(手举的镜子和穿衣镜)

  做法:大人把孩子抱在自己的腿上,举一面镜子面对孩子,让孩子照一会儿,然后把镜子拿走,再照一会儿,再拿走,如此反复几次,每次照镜子都对孩子说:“宝宝,你看,谁在镜子里呀?是宝宝在里面。”

  逗孩子对着镜子笑一笑,摇摇头。把孩子的手放在镜子上,让孩子摸摸镜子,看看镜子里自己的手在动。也可以抱着孩子在穿衣镜前玩“藏猫猫”,抱着孩子照一下镜子,让孩子看镜子里的宝宝,然后抱着孩子移开,同时说:“宝宝不见了。”然后再照镜子,同时说:“宝宝又出来了”。这样,孩子对镜子里的自己就发生了兴趣。对着镜子给孩子化装。例如,在镜子前给孩子戴帽子,拉着孩子的手摸摸帽子,摸摸自己的五官。对着镜子,给孩子的脸上点一个红点,给孩子柔软的纸巾,“宝宝把红点擦掉。”开始,孩子很可能去擦镜子里“宝宝”的红点,不要去纠正他,让他去擦镜子,擦不掉,红点原来在孩子的脸上,然后示意孩子擦自己的脸。反复这样做,孩子就逐渐会区分真实的自己和镜子里的自己。这个活动会让孩子情绪愉快,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兴趣,发展自我意识,同时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

  2 “我”的变化

  自我意识强的人,对自身的变化是很敏感的,有比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人的一生会发生许多变化,但是身心变化最活跃、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的头一二年,几天不见孩子就不一样,一下子会笑了,一下子会爬了,一下子会咿呀学语了……这些变化令他人惊异,而孩子自己却懵然不觉。家长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孩子的成长,而孩子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在长大,家长有必要将自己的关注渗透给孩子,使孩子也能意识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从而对自己有良好的自我感到,有利于萌发孩子的自尊与自信

  在孩子自我意识薄弱的时候,他们的对自己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环境,来自于环境的反馈。所以大人要有意识地促使孩子认识自己,用多种方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变化,意识到自己在长大,自己越来越强了,越来越棒了。

  大人有很强的回忆能力,能回忆起自己一生中许许多多的往事和所经历的历程,只能感知真实的现在,对于已经逝去的过去是很模糊的,所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成长,不能凭抽象的“想”,要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才能使孩子有明确的意识。

  每当孩子有长进的时候,大人会十分惊喜,请不要只是喜在心里,要把惊喜告诉孩子,“哇,宝宝,你爬得更快了!”“哇,你不用扶也能走了,”“瞧,鞋子小了,宝宝的脚变大了!”……用语言激励孩子,使他对自身的变化留下深刻的印象。

  游戏活动

  长高

  准备:不干胶标小标记。

  做法:在房间的一个固定地方,测量孩子的身高,例如门柱、墙角等地方,若可能的话可标上刻度。定期给孩子量身高,用不干胶小标记贴在量好的身高处。每次在同一个地方给孩子量身高,先让孩子找到上次量身高的标记,量完了让孩子看这次身高的标记,比一比,这次的标记比上一次的标记高了,“哟,又长高了,都到这儿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在不断的变化。

  听录音

  准备:录音机、磁带

  做法:把孩子的各种声音录下来,隔一段时间放给他听,孩子会好奇地问:“是谁呀?”告诉他,这是他自己的声音,孩子会兴奋异常。让孩子因此认识录音机,对录音发生兴趣,鼓励孩子主动录下自己的声音,再放给自己听,借此手段发展孩子的口头语言,可以录下孩子的一段话,或录下孩子说的儿歌,讲的故事等。

  学念《手指歌》

  两个拇指,弯弯腰,点点头;

  两个食指,变公鸡,斗一斗;

  两个小指,钩一钩,做朋友

  两个手掌,碰一碰,拍拍手。

  这个儿歌是围绕手的动作展开的,有很强的动作性,要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先是大人念儿歌做动作给孩子看,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拉着孩子的小手边念边做动作。这个活动能让孩子有多方面的收益,在学说儿歌的同时,认识自己的手指,意识到手指能做不同的动作,发展手指的灵活性和语言能力。

 

感知觉训练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