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健身须防“热病”来袭

发布于 2023-04-14 7429次浏览

  炎热的夏天来了,健身时人们可以穿单薄的衣服,可以裸露出胳膊、腿,可以捧一把清水随意撩在身上,真的好惬意!但是,在炎热的环境中锻炼身体,千万不要忘记预防疾病

  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在它的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可以维持体温的正常。

  在夏季炎热的环境中生活和劳动,机体代谢加速,产热增加,人体会借助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汗腺分泌增加、呼吸加快等,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达体表,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等方式散热,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据研究,人的循环系统末梢组织热传导值可以在此时增加5~6倍,这被称为热应激。生物体都具有这种应激能力,保证了在热环境下的生存。

  人的热应激能力是有限度的,而且还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若在热环境下劳动或运动时间过长,没有采取合理的防热、散热措施,超过了个人的热应激能力,就会出现如下丘脑的排汗中枢发生障碍,机体不能通过排汗蒸发热量,肌细胞钠、钾比例失调;循环血量减少、循环功能障碍等等,使机体内蓄积了过多的热量,就会导致热疾病的出现。

  热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热晕症:由于运动时血液在身体各部位的分布改变而引起的。健身时大量出汗可引起身体失水,使血容量减少,同时由于皮肤散热需要,体表的血液循环大大增强,从而导致血压下降;

  再加之头部受热过多,引起机体强烈反应。主要症状表现头晕眼花、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脉搏细弱、神志恍惚,严重者甚至会昏迷。

  热痉挛:天热身体大量出汗、机体失水失盐,以致电解质平衡紊乱,使肌肉的生物敏感性改变,引起肌肉痉挛,其中负荷较重的肢体肌肉最容易发生痉挛。

  热衰竭:是由于血液循环系统和热调节系统的调节功能不能适应热环境锻炼的要求导致的机体部分器官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身体产热增加,体温升高,严重者体温可达42℃以上,颜面潮红,皮肤灼热,有时鼻出血,步态蹒跚甚至昏倒。

  热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夏季锻炼时要注意防止热疾病的发生,有不少人以为在烈日暴晒下劳动或运动才会发生中暑,其实闷热、湿热环境也会造成热疾病。

  所以,人们在热环境下锻炼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没有睡好觉,第二天最好不要锻炼,或者减小运动量。

  2.尽量选择凉爽的时间段和阴凉的地方进行运动,室内锻炼要保证空气流通。如果是在日晒下运动,时间不要长于30分钟,最好每隔15分钟到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下。

  3.选择吸汗服装,不要穿紧身运动服。锻炼中如果有条件可以经常往脸上、身上洒些水,帮助散热。

  4.提前补充水分,运动前补水500毫升左右,运动中必须补水,每隔20分钟补充淡盐水120毫升左右。

  5.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时间段不要到室外运动。

  6.随身携带防暑降温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

  当健身者发生“热病”或有先兆时,应迅速离开热环境,到阴凉处休息,喝些含盐饮料或藿香正气水。对高热衰竭的病人,应安静仰卧,头部垫高并进行头部冷敷,用白酒或酒精擦浴,少量多次地补给冷的淡盐开水或清凉饮料。

  肌肉痉挛者,可多饮些淡盐开水,牵引痉挛的肌肉,并用纱布蘸白酒或抽筋处反复摩擦。头痛剧烈者,应冷敷头颈部,针刺风池、合谷、足三里等穴。对较重的病人,在积极进行急救的同时,要及时送就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实习编辑:张丽娟)

疾病预防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