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湿气重这么做最祛湿

发布于 2023-07-19 8575次浏览

  夏末初秋是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时期。湿气重,常会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症状,给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然而中医祛湿方法包括化湿、燥湿、利湿、渗湿等,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湿和不同类型的病症。下面就跟着3156医网编辑来看看吧。

  1.清热解表多用化湿法

  化湿药多为辛温芳香之品。湿邪在上焦或在表者,表现为怕寒、低烧、头重而胀、肢体酸软沉重、胸脘胀满等。用香薷、扁豆花、厚朴花、藿香等芳香类的药可以解表化湿,代表方剂香薷饮、藿朴夏苓汤。

  当湿与热相结合,会导致发热、口渴、咽肿、尿赤等,这时需芳香化湿药与清热解毒药并用,代表方剂甘露消毒丹。热重于湿者,病变中心偏重于胃,常选用芳香之品,如藿香、佩兰、荷叶梗、白扁豆、砂仁等。湿重于热者,病变中心偏于,常选用扁豆花、茵陈蒿、厚朴花等。

  2.渗湿法适宜体虚有湿或湿邪不严重的人

  渗湿的药物作用平和,还兼有滋养的功效,如茯苓、薏苡仁、赤小豆等,使湿邪从小便排出。

  3.祛湿最根本的是扶阳

  当人体阳气充足时,湿邪就不会造成影响。因此,要防止湿邪侵袭人体,就要避免身体的阳气受损,包括少吹空调、多运动、勤出汗、不贪食生冷瓜果等。

  4.脾胃病症多用燥湿法

  燥湿药多具苦味,药性有寒温之别,分别针对寒湿和湿热所致的中焦脾胃病症。

  湿热内蕴多表现为口干口苦、腹胀、大便稀烂热臭、舌苔黄腻,可选用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龙胆草等苦寒性质的药来清热燥湿。寒湿中阻可表现为畏寒肢冷、恶心呕吐、腹胀泄泻、舌苔白腻,可选用橘皮、苍术、厚朴等,燥湿与散寒同施。

以上内容仅授权佰泰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养生保健更多精彩内容